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3公里长的兰洋大道,蓝洋农场职工期盼多年。 “不改‘居’,修不起这路。”海垦旅游集团董事会秘书王小民表示。这样的变化,只是66岁的海南农垦二次创业再出发的一个缩影。 创建于1952年的海南农垦,是全国第三大垦区。几代农垦人艰苦创业,实现了北纬18度以北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奇迹,建成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然而,社企不分、政企不分、产业单一,让海南农垦一度面临生存危机。 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化改革。2015年底,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成立,原海南省农垦总局的实体地位被取消,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等关键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实现从政企社混合实体向完全市场主体转变。 政企分离 激发活力 “企业化喊了几十年,这次最彻底。”东昌农场公司副总经理张昌武说,新一轮改革真正打破干部身份,农场真正变为公司。 海南农垦曾是海南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生产总值一度占全省的1/3。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政企社不分的体制机制藩篱日益凸显。 2008年,海南农垦迈出实质性改革步伐,但农垦总局和农垦集团“两块牌子、两套人马”相互掣肘,资源难以整合。农垦总局仍牢牢地控制各个农场自主经营权,从上项目到招人才仍旧是行政化管制。 “农垦集团没有向农场下达经营刚性指标,农场干部拿的是死工资,相当于旱涝保收,缺乏经营的头脑和动力。”红明农场公司董事长王波坦言。 2015年12月,原海南农垦总局的实体机构被取消,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成立,38家农场转企改制成立27家农场企业和4家产业集团,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市场主体。从此,海南农垦结束了“政企合一”的历史。 “海南农垦涉及旅游和地产的8家二级企业和25家投资公司‘小、散、弱’,仅管理人员就有245人,整合重组为海垦实业集团后,只剩下87人,每年仅管理运营费用就省下1500万元以上。”海垦实业集团副总裁卢致洲介绍。 去行政化后,农场干部竞聘上岗。许多干了几十年的科长、处长,竞不上岗就当普通职员。围绕盈利目标,海南农垦建立与业绩挂钩的考核和薪酬体系,下达总部各部门和二级企业KPI考核指标,并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实施绩效薪酬,严格按照考核兑现奖惩。农场场长变身二级企业董事长,凭业绩领薪酬,绩效从零元到50万元不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王波仍坐在原农场场长办公室办公,身份却完全不同,年薪也从8万元涨到16万元。“有动力更有压力,集团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企业绩效责任人实行红黄牌警告,连续红黄牌警告,就得下岗。” 通过改革,海垦系统腾出数百个管理岗位公开竞聘,企业管理层的选拔任用不再熬年份看资历,而是带目标、带措施竞聘上岗。2016年以来,海南农垦前所未有地开展3次大规模全国公开招聘,聘用包括二级企业总裁、中层管理人员在内的170余人。 社企剥离 农场改“居” 傍晚时分,海口市琼山区大致坡镇的东昌居,篮球场、戏台等公共活动场地愈发热闹起来。 “不止这些,还有30公里乡村道路、一万多人口的饮水工程……改‘居’后,地方政府一年投入近千万元,都做起来了。”东昌居居长李忠说。 李忠说的改“居”是在2016年6月,海南农垦首个社会管理属地化试点东昌居成立,承接从原东昌农场剥离出来的100多项社会职能及公共服务。 随着社会职能属地化改革的推进,海南农垦将社会职能向地方转移。垦区所属的公安、学校等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危房改造、小城镇建设、美丽农场建设、道路建设养护等民生项目纳入全省统一规划,由属地政府组织实施。 近3万名在职和退休人员移交后,工资、养老金等大幅增长;1.9万名教师工资提高1倍以上;垦区纳入属地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报销从原农场统筹的封顶1.2万元提高到25万元。 海南创造性地设“居”,以政府授权和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承担农场剥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目前,海南农垦已完成所属40个农场(所)设“居”的工作,82个“居”共接收原农场从事社会职能工作人员近3000人。数据显示,仅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补助经费一项,海南省委和省政府每年就新增4.25亿元财政预算补助市县。 移交后,东昌农场场部机关17个以上科室合并为6个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由60人减为23人,分流社会职能工作人员158人,每年减少社会职能负担850万元。农场公司得以“放开手脚”,专注向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转型。 在东昌居,22名工作人员服务1万多人口。 “农场改‘居’的创新就在于打破编制,实现管理、服务、自治的功能。”李忠说,“过去,农场居民办事得到场部机关一个个科室签字盖章。设‘居’后,向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居里的事务直接上报到琼山区,办事方便多了。” 盘活土地 产业多元 “我们都是农垦改革的受益者。”原红明农场职工陈会华,自去年退休后,农闲时喜欢在自家别墅里烹煮咖啡,与农场老同事叙话农垦往事。 陈会华原是红明农场拖拉机队队长,1992年因拖拉机队解散下了岗,四处打散工。1998年,红明农场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荔枝产业,他承包了农场110亩土地种荔枝,每年收入20多万元,几年下来便盖起了300平方米的别墅。 如今,在红明农场,像陈会华家这样的“荔枝楼”共有3500多栋。王波说,这得益于近年来农用地规范清理,红明农场9.4万亩土地中,有5万多亩由职工承包自营。 “过去,农场土地管理粗放,未确权地、争议地、被占地等‘三类地’问题突出,职工意见很大。”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农场事务部部长王绥文说。 新一轮改革,海垦集团联合国土、农业部门推进垦区“三类地”确权和调处,根据土地使用历史和现状确定土地权属,调处一宗、登记一宗、发证一宗。 目前,海南农垦土地登记发证面积990.48万亩,登记发证率95.12%。垦区各单位承包租赁合同换(补)签率整体超过96%以上。清理收回私垦私占土地59.61万亩,其中30万亩农业用地将作为生活保障田,优先用于安置约4.4万名无地少地困难职工。 垦区农用地流转价格由前3年平均每亩每年67元提高到135元,2016年半数以上农场仅凭租金收益就扭亏为盈。从今年开始,海南农垦可实现土地租金年收入2.2亿元,较前3年平均收入增加1.46亿元,增幅达213%。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思涛表示,清理规范土地的同时,海南农垦积极破解“一胶独大”却“一胶难支”的困境,重点发展天然橡胶、南繁育种、热带水果等八大产业,加快建设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南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八大园区,力争用3至5年发展成为热带农业王牌产业的主力军、热带特色农业的排头兵。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0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 12-10]改革开放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 [ 12-10]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芗城区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 [ 12-09]【数说改革开放40年】交通运输网跨越式发展
- [ 12-09]为中国经济转型添薪续力 ——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系列述评之二
- [ 12-09]实施电能替代 助力绿色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