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雪域时评:促进“疫”后就业提升小康成色
2020-06-08 23:13:21??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咫尺,疫情之下我国的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很多民生难题需要着力解决,因而,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必须“首当其冲”。 稳企业,保就业。“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稳企提供遵循。疫情之下,我国企业遭受了全球供应链循环受阻,外贸订单急剧减少,餐饮、服务、旅游等纷纷暂停歇业,农民工外出务工受到影响等困境,国内就业压力显著加大。而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给企业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各地结合当地发展特色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复工复产便民利企举措:北京出台19项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武汉出台21条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四川省出台13条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劳动关系协调……随着政策的一步步落实,企业经营逐渐步入正轨,社会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中国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不仅解决了大批就业难题,更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为如期实现高质量小康打下坚实的民生基础。 重灵活,促就业。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各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外注重与时俱进、灵活变通。灵活就业政策,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出台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流向基层,2020年“三支一扶”招募3.2万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途径,“点对点”一站式返岗专车便利农民工返工,“云招聘”“云面试”“云实习”不断普及,增加数字化新兴职业岗位需求……灵活自主就业创业,引导创业者主动融入社会发展需求,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给予创业者资金技术等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实现民生大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补短板,奔小康。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举国动员的体制优势。当然,这场疫情“加试题”也让我们对存在的短板有了更深的认识:要着力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科技的力量,充分运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创业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增强本领从而提高就业能力水平……当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走势不会改变。未来,我们不仅要继续战“疫”,更要战“贫”;既要“外输、内扩”促就业,因地制宜谋发展,又要畅通渠道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同心绘就全面小康的奋斗、幸福底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六保”“六稳”政策支持下,中国定能驱散疫情的阴霾,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回暖,持续发力,从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面小康成色。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