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2021-09-06 16:25:21?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
作者:刘杰(北京市365bet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独特的生成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内蕴着特有的生成逻辑。科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要将其置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方位中认识,置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在历史演变中审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 一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萌生,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中孕育的。365bet官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救亡运动失败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领导才能取得胜利。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内蕴着先进思想的真理性和先进阶级的独特秉性。一直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经过与改良主义的交锋,与封建复古主义的斗争,以及在对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种思潮的批判中,多次粉碎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的进攻,切身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也坚定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决心,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一步创造了思想条件,“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基因由此生发,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主线,贯穿并指导百年奋斗历程。同时,我国工人阶级的数量和觉悟程度都有显著的发展和提高,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和深厚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组织前提。而工人阶级自身严密的组织性、严肃的纪律性、坚决的革命性等形塑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政治品格,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辛亥革命后,一部分人不甘心革命失败却又无良方可用,出现了悲观甚至绝望的倾向,而不甘心革命失败还继续坚持斗争,并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先进分子,则坚信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迟早当求一雪”,反对悲观绝望、消沉萎靡的思想,号召“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当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扶持下阴谋复辟帝制时,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今犹有敢播专制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者”,当“一律认为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殄灭其丑类”。不难看出,怀揣初心和勇担使命的责任意识已在中国先进分子心中悄悄萌芽。十月革命的胜利,加速了中国一些先进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在中国逐渐形成的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和特殊国情的共识中,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我国工人运动愈发高涨,连续的工人罢工、工人集会,人数与日俱增,共同声讨帝国主义的掠夺行为和抗议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这使得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群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状态及其力量的重要性。1920年,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通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办工人刊物、举办工人补习学校、成立工会组织等方式,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并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工人阶级就不能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自发的工人运动就不能形成自觉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样,如果马克思主义没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成为没有实践载体的空洞抽象物,丧失生命力。而其结合的本质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并将其植根于中华大地,观照中国的特殊国情,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解决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等基本问题,唤醒更多的劳苦大众,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起抗争。 三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顺应时代潮流,蓄势待发、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以崭新姿态,始终胸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勇敢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国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靠的主心骨,中国无产阶级有了坚固的战斗堡垒,中国革命事业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伴随党的诞生所形成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航标和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具有巨大的实践力量。在新征程上,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要求我们通过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现实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6日 06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