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31日)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在天津召开
20多位国家元首
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聚海河之滨
成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
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天津点亮“海河之夜”灯光秀,上合氛围拉满。
点击视频,看纯享版绝美灯光秀↓
古文化街、五大道、天津之眼?
彰显城市的古今交融
狗不理、大麻花、煎饼果子
忍俊不禁的相声包袱
栩栩如生的泥人张彩塑
色彩饱满的杨柳青年画
勾勒出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今天,跟着央视新闻打卡笔记
一起走进惊喜不断的
天 津

01
天津,与水结缘


△杨柳青古镇

海河边的古文化街是天津文化的发祥地,各种民俗物件和特产琳琅满目,处处是时间打磨下的城市印记。

古街两旁,色彩斑斓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神形兼备的泥人张、翱翔天际的风筝魏……耳边满是相声茶馆吆喝声,手里是刚出锅的熟梨糕,老城烟火气和文化味就这样蒸腾出来。

△泥人张“梦娃”彩塑
有了河就有了桥,海河上的桥不仅多,而且一桥一景。

△天津的桥。摄/枉言
△三岔河口永乐桥上的“天津之眼”摩天轮,转一周大约30分钟。


△天津滨海图书馆

远处的灯塔、镂空的消浪石、海边的游乐园、隐约可见的码头和进出港的货轮,组成天津海边浪漫生活的天花板,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游客在东疆海贝乐园游玩
海边可眺望到的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人工挖海建成的。它昼夜不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也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离开绝美的海景,岸上有天津人自己的“千年盐场”——长芦汉沽盐场,因所产海盐粒大、味纯、白润透明,被誉为“芦台玉砂”。

△长芦汉沽盐场,万顷盐池五彩斑斓。
02
天津,大好河山



或许在你的认知里,火烈鸟是外国鸟。但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近年就有火烈鸟飞临,让观鸟人大饱眼福。

03
天津,兼容并蓄
包容、多样是天津的底色,自带“和”“合”共生的气质。
“百年中国看天津”,近代天津开中国社会现代化之先河,拥有中国现代化标志性创举的第一近一百多项,天津人愿意领时代之先。
△天津文化中心与天津电视塔。
得风气之先,天津诞生了各类新式学堂,推动新学盛行一时。
自教育先驱严修、张伯苓创立南开系列学校,“南开”就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专属名词。每一位来到天津的人,看到“南开”字样,心头会萦绕起文明和科学的气息。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隔壁的天津大学,前身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走出了中国人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本科生,两校是天津高等教育的“双子星座”。
△天津大学
市中心的五大道汇聚了风格各异的小洋楼及名人旧居,茂盛的绿树与红顶的洋房相映成趣,令人流连忘返,被誉为天津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在这里,你不必匆忙赶路,走走停停所遇皆是风景。

△五大道及周边打卡点。来源:网友@呦呦的妈咪
既地道又洋气的天津,被时光塑造成为散发独特味道的城市。

△瓷房子。前身为法式小洋楼,后经房主用数亿件古瓷片和万余件古瓷器翻修后得名。
五大道不远处的和平路商业街是近代天津繁华的见证。这里话剧《日出》实景上演,人们跨越百年回味天津往事与风土人情。

△滨江道劝业场上演曹禺名剧《日出》。
在意式风情区,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的优美唱腔从马可波罗广场角楼阳台传来,置身其中,宛如穿越到欧洲街头。

△意式风情区和城市天际线
04
天津,实力不俗
曾经家喻户晓的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牡丹缝纫机、北京电视机(是的你没看错,北京牌电视机是由天津无线电厂研制的中国首台自主品牌电视机)、夏利汽车等,都是天津人引以为豪的底气,也是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的证明。

△天津世纪钟上的海鸥表。摄/枉言
如今,天津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7月底,由天津始发的中欧中亚班列达417列;空客天津总装线第800架A320系列飞机开始总装;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出入境旅客突破20万人次;由天津主导的鲁班工坊已在全球建成24个,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天津的实力,远超很多人的认知。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
这些年来,近2万家外资企业“落子”天津,并不断“加码”投资力度。创新发展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盯上天津,天津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海洋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继续做大市场,给世人献出一份惊艳的成绩单。

△天津南京路。摄/枉言
05
天津,松弛感第一城
去一次天津,你就会看到松弛感的具象化。毕竟,这是一个拥有“开车禁止说笑”道路警示牌的城市。

灯光亮起,游船从桥下缓缓驶过,岸边码出了躺椅和小摊。微风吹过,带走了燥热,留下人们满脸的惬意与舒爽。

△海河边休憩的市民游客
就算冬天海河结冰了,也有一群开心的天津人。

海河边有跳水的“掰掰”,城里还有盘头的大姨。大姨们热衷把头发高高盘起,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中意的那一款。
天津人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元气不只体现在体格上的潇洒从容。
当别处数码店里的产品还在被小朋友霸占玩游戏时,天津老奶奶却在平板上敲代码。

据说明朝时,安徽官兵驻扎天津卫,逐渐形成皖北方言为基础、混合了北方口音,识别度超强的天津话。
天津话里有一些特有表达,能让人瞬间触碰到这座城市的灵魂:把“姐姐”叫“结界”,把“大爷”叫“掰掰”。

△天津夜景。摄/枉言
富足安逸的生活,让天津人的日常语言充满趣味。跑码头的人见多识广,个个能说会道,令相声等艺术形式逐渐兴起。后来,马三立、侯宝林、马季等一代代知名相声演员,将这块牌子打出了名堂。
“人均语言大师”的天津,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和兴盛的地方。天津时调、天津快板等在天津形成,河北梆子、评剧、评书、单弦、梅花大鼓等在天津兴盛和发展。

△来天津喝茶听相声,旅程才是完整的。
06
天津,烟火之城
各地的饮食文化随着漕运和港口进入天津,东南西北的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松弛的早晨,
必须
来套煎饼果子
传统早点,带给天津人一整天的幸福感。
天津人对
煎饼果子要求十分严格:煎饼里只加果子或者果篦儿,
必须用
绿豆面来摊,磕上鸡蛋、撒上葱花、刷上酱,最后把果篦儿对折夹中间。咬一口外软里脆,满口鲜香热乎。

在天津,买煎饼果子可以自带生鸡蛋,甚至还能用鸡蛋排队,但天津人会告诉你,正宗的煎饼果子里,绝不能有鸡柳、火腿肠,更不能有辣条~

煎饼不能加肠,但大饼可以夹一切。闲不住的
天津人,把炒土豆丝、千张丝、卤肉等食材放进大饼里,最终有了“大饼卷一切”。天津人有老话:“先有煎饼果子,后有嘎巴菜。”
嘎巴菜是锅巴菜的口语称呼,用刀切成柳叶状的锅巴菜,浇上十几种调料制成的卤汁,再撒上辣椒油、芝麻酱、腐乳汁、香菜……趁热吃,别有一番风味。

包子是名声在外的天津小吃,“狗不理”名气最大,但更重要的是“水馅儿”。
半发面的包子皮,口感软中带硬有韧劲。馅料以肉为主,再融入高汤、香油、葱末,口感类似南方的灌汤包,一口下去,汁水流淌。
哪里能吃到最地道的早餐?当然是西北角。
△面茶
清晨6点的西北角是天津老饕的“秘密食堂”,这条街守护着天津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记忆。

△西北角早市。来源:网友@海绵表表
没有噱头,只有扎扎实实的老手艺。只需观察一个细节——拎着保温桶买早餐的本地人往哪排队,跟着排准没错。

△来源:网友@加菲猫一只
“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四季流转,会吃的天津人必须在最恰当的时候吃上第一口鲜。

。秋风起,河蟹、刀鱼正当时。数九隆冬,又
轮到了品银鱼、紫蟹……




天津出现了一批像起士林、惠中饭店等西餐名馆。为了满足本地味蕾,这些舶来品倒是接地气了不少:
西式焗虾里多了生抽和料酒,罐焖牛肉上的酥皮越来越厚实。
△
罐焖牛肉

海河泱泱,奔涌向新。天津从江河湖海中走来,向文明互鉴的广阔天地走去。和合共生、海纳百川的津派文化,正在面朝大海、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