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引“科幻电影元年”热议 业内称积跬步方至千里
2019-02-21 15:47: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流浪地球》小说2000年在《科幻世界》发表。 贺劭清 摄 中新网成都2月16日电 (记者 贺劭清徐杨祎)“从民国时期的《六十年后上海滩》,到上世纪80年代的《霹雳贝贝》,中国早有自己的科幻电影,只是有别于好莱坞式商业大片。”《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拉兹16日在成都指出,积跬步方至千里,《流浪地球》在重工业科幻电影上取得了突破,但这并不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突然爆发,而是长时间蓄力的结果。 超过33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票房,海内外观众的高口碑,让电影《流浪地球》成为2019年中国春节档最大赢家。对于外界认为《流浪地球》电影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评价,科幻从业者更多淡然以对。 《流浪地球》小说2000年在《科幻世界》发表。 贺劭清 摄 拉兹指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由来已久,2015年刘慈欣小说《三体》获得星云奖,《三体》电影完成拍摄,大家也将那一年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为此,“中国科幻小说元老”刘兴诗曾特意在当年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银河奖”颁奖典礼上回顾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呼吁大家冷静客观对待。 1999年中国高考作文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后,中国再次掀起了科幻创作潮,刘慈欣、何夕等如今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大量涌现。虽然专业机构预测《流浪地球》电影票房将超过50亿元,但《流浪地球》小说2000年在《科幻世界》发表时,刘慈欣仅获得千字120元的稿费。 “刘慈欣第一次获‘银河奖’后请参会的作者吃火锅,他的1000元奖金还不够支付餐费。”科幻作家刘维佳回忆,科幻作家更多是因为爱好而进行创作,尽管当时中国电影工业落后,但大家都期待,自己手上创作的科幻小说有一天也能被改编成电影。 “《流浪地球》电影的成功也和现代人娱乐方式的转变相关,越来越多人在春节去电影院观影,同时大家想看到手机上难以感受到的视觉效果。”在科幻作家何夕看来,科幻的大场面非常适合大屏幕展现,未来中国电影人将目光转向科幻是一种必然。 科幻受众不断增多的背后,有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中国科协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略高于1%。截至2018年,这个数字已达到8.47%,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人群差距不断缩小。 《流浪地球》小说2000年在《科幻世界》发表。 贺劭清 摄 “科幻阅读特别是硬科幻阅读是有一定门槛的,对读者要求较高。”拉兹介绍,电影上映前《科幻世界》曾推出了以《流浪地球》为主的刘慈欣短篇小说合集,书的封面采用了《流浪地球》电影的主海报,第一次印刷的2万册早已全部卖完。 “中国不少优秀科幻小说的电影改编权都卖出去了,但影视公司拿到版权后大部分选择囤在那里,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信心。”拉兹指出,电影是工业的产品,资本投入至关重要,《流浪地球》电影给市场带来了“中国也能拍出重工业科幻电影”的信心,相信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科幻电影与影迷见面。(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