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览│弦歌悠远——福建戏曲大观
2020-02-21 10:39:26??来源:福建博物院 责任编辑:陈静 陈静 |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历经秦汉俳优、百戏,隋唐歌舞戏和参军戏,宋元南戏、杂剧,明清传奇的发展,最终形成唱、念、做、打为一体的表演艺术,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福建博物院举办此展览,旨在通过文物展示、视听演绎,让观众领略戏曲魅力,并参与到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弘扬的行列,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血脉。 第一部分《历史溯源》讲述福建戏曲的形成发展。福建复杂的方言土语,迥异的民风习俗,独特的地方音乐和民间小调,与传入福建的外来戏曲文化艺术结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福建地方戏曲。 商印纹硬陶鼓形器(闽侯县黄土仑出土) 第二部分《剧苑精萃》展示现存的福建戏曲经典剧种。福建存活宋元明清、近现代的各种剧种30多个,展览挑选其中莆仙戏、梨园戏、四平戏、闽西汉剧、闽剧、高甲戏、芗剧(歌仔戏)七个经典剧种,按剧种的发展时间先后为序,介绍其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 照片——杨源四平戏现在好保存着多样脸谱 闽西汉剧脸谱: (1)赵匡胤(2)包公(3)焦赞(4)钟离春 1948年末,闽南都马剧团到台湾演出,不久,海峡阻隔,都马剧团从此留在台湾。都马剧团擅长演唱的“杂碎调”一时风靡全台湾,激发了台湾歌仔戏新的生命活力。 第三部分《巧趣偶戏》介绍福建多样的木偶戏,包括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铁枝木偶戏三个小单元,这三种木偶戏并称“福建木偶三绝”。神奇绝妙的木偶表演技艺为福建赢得了“木偶之乡”的声誉。 图版——提线木偶提线分布图(十六线) 头钉线(二条)、胸前线(一条)、背脊线(一条)、手指线(二条手掌线(二条)、手腕线(二条)、手肘线(二条)、手肱线(二条)、脚线(二条)。 照片:黄奕缺 黄奕缺(1928—2007年),中国一级演员,提线木偶表演和木偶头雕刻艺术大师,在中国和国际上获得多个奖项,被誉为“国际木偶大师”。 江加走(1871—1954年),中国木偶制作艺术家。泉州人,原名江长青,出身于木偶头雕刻世家,敢于大胆创新,根据不同类型人物特征塑造偶人头像,创作各具性格的形象280多种,约1万余件。其作品风格独特,形象生动传神,在国际享有很高声誉。 第四部分《梨园新歌》展示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建戏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福建戏曲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闽剧名角郑亦奏指导年轻演员 高甲戏著名女丑柯贤溪给弟子做示范 芗剧年轻学员练功 展览配套有戏曲多媒体系统,为观众提供了经典剧种剧目的声像视频欣赏、剧种背景延伸介绍,以及脸谱连连看、剧种你唱我猜、木偶戏互动等戏曲小游戏供观众参与,同时定期邀请各大剧团前来演出。使得观众不仅可以从陈列的戏服、乐器、乐谱、道具、照片等实体文物观赏到福建戏曲的魅力,更通过戏曲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媒体的组合应用,让观众如临其境,享受戏曲视觉和听觉的丰富盛宴,获得不一样的参观感官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本展览能让观众更多关注福建戏曲,领略福建戏曲魅力,并参与到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弘扬的行列中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血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