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貌十几年不变
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日前在新德里宣布,今年第三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2%,创下了自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结果大大超过市场预期,让各国媒体惊叹不已。然而,许多来过印度的外国人却不免对此提出质疑:这里真的是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仅次于中国的最有活力的经济体吗?在中国,人们可以时刻感受到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在印度,人们笑称“十几年不回去也不会发现什么变化”。印度9.2%的经济增长率究竟哪里去了?
服务业仍是主要增长动力
即使在新德里、孟买这样数一数二的大城市,高于10层楼的建筑也不多见;狭窄的马路尘土飞扬,各种车毫无秩序地在上面行驶;超市、大型商场少得可怜,全国的高速公路加起来不过200多公里;每年夏天用电高峰期,一天要停好几次电……人们的确很难把这些和8%、9%的GDP增长率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印度的经济高增长也并不体现在这里。
在奇丹巴拉姆列举的各项数字中,占据印度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服务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贸易和金融服务的增长幅度达到了9.5%。在印度最引以为自豪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中,几家大型公司的账面收入更为可观。据印度《金融时报》、《经济时报》等媒体报道,维普罗、信息系统以及塔塔咨询等企业今年上半年的税后纯利润增长都超过了30%,为印度的GDP增长可以说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基本不存在规模生产、大量能源消耗以及物流转运等环节,服务业并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强劲地带动硬件设施发展,因此以“城市变化”或“盖楼修路”来衡量印度的经济增长并不合适。《环球时报》记者到孟买、班加罗尔等城市采访这些企业时注意到,许多收入可观的金融服务公司往往就坐落在一栋低矮昏暗的破旧建筑里,在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软件园,其围墙外面的公路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1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走上至少1个小时,但印度的服务业正是在这样的硬件条件下每年取得双位数的增长。
企业壮大拉动民众生活富裕
许多印度学者都曾经形容自己国家为“穿着破衬衫的强壮小伙”,意指在破旧基础设施掩盖下的内在实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在印度,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孟买证券敏感指数从2003年的3000点左右一直升到如今的接近14000点,这种快速的飙升充分展示了印度企业在过去几年里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印度信实集团、塔塔集团的股票价值都较几年前增长了数倍以上,维普罗公司、雷迪医生实验室等企业更是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利润率稳步增长。雄厚的资金储备给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条件,像兰伯西制药已经开始逐步跳出早先的药物仿制模式,转而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实验室,着手与欧美制药企业在技术环节上展开竞争;信息系统公司、塔塔集团等则逐步加大海外收购力度,同时进军中国、东盟等地进行投资。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是印度经济增长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得益于企业的巨大发展活力,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在过去几年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如今一名软件工程师的月薪能达到2.5万卢比左右(1美元约合45卢比),而且基本上不用发愁找不到工作。现在,大屏幕彩电、窗式空调和摩托车成为普通民众最抢手的“大件”,而在几年前这些还都是不可想象的奢侈品;一些“先富起来”的中产阶级则已经在全力筹划购置一辆50万卢比的小型轿车,或者是无需再和父母合住的单独住房。
进展缓慢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与印度的经济发展不同步有许多内在原因。首先,民营企业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国家作为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的承担者,收入来源主要靠税收,相比之下较为有限,再加上印度中央政府在国防预算、执政党的“政绩项目”方面开支过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则明显捉襟见肘;其次,即使有了充足的资金,由于土地的私有化,印度政府在城市改造、道路修建方面也面临着重重障碍,往往一条公路因为某些住户不愿搬迁而被迫停滞的现象非常普遍;最后,即使所有的条件都已经具备,印度有些项目的施工效率同样很低,由于各种各样的劳工保护条款,工人们往往是“干半天歇半天”,一个月的活三个月干完也是常事。
薄弱的基础设施还以一种另类的方式为印度的经济高增长做出了贡献,如今年第三季度印度酒店业的营业增长高达13.9%,主要原因便是数量少设施差的酒店因供不应求而导致价格水涨船高:一个在国内根本排不上任何星级、只能算是“招待所”的酒店每天收费都超过100美元,孟买、班加罗尔等城市的五星级酒店价格普遍维持在300美元左右,而且“一房难求”,预订单排到了几个星期以后。
但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给印度经济发展带来的更多是制约,像新德里一些小区,因为人们生活富裕之后空调数量增加,导致电力负荷过大而频频断电的情况非常普遍;城市交通也因汽车数量大幅增加而变得更加糟糕,因此许多人报怨“富裕了还不如不富裕”。企业同样也是如此,信息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薄弱的基础设施一方面制约了本国制造业等“实体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外资对此望而却步,否则,作为印度传统的优势产业——服务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印度的经济增添更多活力。(驻印度特派记者 陈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