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群言荟萃 > 正文
党的组织体制创新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
www.fjsen.com?2009-10-10 08:21?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要求,合理设置党的组织、改进党的活动方式和领导方法,增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尽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从诸城市60年来的实践看,在上世纪50—80年代,基层党组织依托部门、单位和行政区划来设置,这种设置模式在当时使党组织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党对社会各阶层的领导,使人们的思想逐步统一到党的领导上来,统一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层党组织领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推动农村改革、企业改制、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城乡互动、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党组织设置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难以形成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为此,各地为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先后设置了专业市场党组织、产业党组织、流动党组织等一些新型党组织。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根据这一要求,2007年以来,诸城市探索推行了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创建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等做法,以党的政治和组织资源的整合带动其它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走出了一条通过组织体制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长效机制。

党的组织体制创新,是转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受我国长期二元结构影响,城乡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等存在较大差距:城区党员干部接受政治文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信息辐射等方面具有自然优势,城区党组织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而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受农村封闭落后的条件限制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存在民主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办事不讲究程序等现象。2007年以来,诸城市把加强城乡党的建设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改变原来“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城乡党建工作做法,引导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区居委会、企业和市乡部门党组织与集体经济薄弱、管理相对落后的村党支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跨区域组建村居、村企、部门与村联合党组织,让强居、强企、部门与弱村的党员干部同处在一个党组织内,使城乡党员干部相互交流、融为一体。借助组织这个平台,把城区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传播到农村,指导帮助这些落后村的党员干部转变观念,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推动了村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

党的组织体制创新,是落实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益探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区和乡镇驻地,而为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农民群众却没有很好地享受到这些公共服务,一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对此,诸城市把推行农村社区化作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切入点,把地域相邻、习俗相近的5个左右的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社区内成立区域联建型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由社区内各村及其它驻区单位党组织组成,主要组织引导社区内党组织和党员搞好党的建设、参与社区化服务,指导社区内群团等各类组织开展共建共享活动,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好政府延伸到农村的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就业、司法调解等基本公共服务,监督社区内邮政储蓄、农资及日用品超市等服务窗口搞好生产性和市场化便民服务。这种农村“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从区域角度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统筹谋划,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有效地打破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公共服务普惠到区域内的农民群众,改善了民生,推动了农村社会建设。

党的组织体制创新,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效对流、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长期的城乡差别,农村一直缺少资金、技术、市场和信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城区企业、居委会由于受土地、劳动力等因素制约,发展空间受限,发展速度受阻。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用城市的繁荣来辐射和带动农村,也需要用农村的资源来支持城市。诸城市创新推行城乡党组织联建,找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挥了党的组织资源对其他经济社会资源的引领作用,将产业发展相近的强居、强企、部门与弱村联合起来,以组织资源的整合推动产业融合,转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同时,社区党组织也整合区域内的各类经济社会资源,科学规划社区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规范有序地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形成。这种全面的“集聚式”农村社区化发展,以区域党组织联建使区域内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得以整合集中。城乡之间、农村区域内党组织体制的创新,打破了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壁垒和区域限制,促进了城市资本和农村资源的有效对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党的组织体制创新,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现实需求。农村与城市的差别还体现在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取消农业税、停收公益金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减少,虽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逐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仍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诸城市通过推行城乡党组织联建,引导参与联建的居委会、企业将一些经济社会事业项目外迁到农村,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满足自身生产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农民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方便,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建共享。同时,推行农村社区化发展,市乡两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村社区全部建起综合服务大厅和警务室、图书阅览室等若干个服务站室,有的社区还办起敬老院、幼儿园、美容美发、洗浴中心等,让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创新党的组织体制,通过组织上的联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合作,进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组织体制创新,是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解决城乡文明差异的根本路径是城乡互动,而找准促进城乡文明融合的“结合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诸城市通过推行城乡党组织联建,组织双方积极开展联谊活动、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居民精神面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经济文化互促共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通过创建农村社区党组织,合理配置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实现了文化资源的社会效能最大化。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封建迷信、“法轮功”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传播得到有效遏制,先进文化、新风正气逐渐成为农村社区文化的主流。实践证明,创新党的组织体制,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加速了农村向现代社会形态的演变进程,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中共山东省诸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鞠进增)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