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叶笃初同村官谈心:修德 感悟 成才
修德先于修业,感悟高于感知,成才重于成功
www.fjsen.com?2009-11-02 08:23?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修德先于修业

我国古籍《易经》载有“君子进德修业”之说。唐代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所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德的含义,是指操守、品行。而“业”是包括学业、事业在内一切功业。

我家长辈中有一位中国文字学家,他编著了一部《常用字字源字典》,解释德(悳)字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从彳从十从目,十在目上,就是直字。十就是直的东西,加彳旁,有直行义,表示道路。后来文字发展又加了心的象形,目不斜视,直走道路,这就使德包含了正直、公道,去想事、去待人的意思。所以,德是表示好的品行,进而形成许多正面义涵的如品格,道德等这样一些词组。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还引申为一种理想、信念,例如经常用以鼓励党和国家、人民同心同德。

强调修德先于修业,就是希望能有一个较高思想境界。修业,在习惯上把大学生乃至中学生在校学习称为修业,广义上的修业也包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甚至还有许多专业技术能力等等。修德先于修业,就是要把修德放在优先的地位、首要的地位。要处理好主和从、本和末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上,这样处理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在艺人中讲究德艺双馨,戏班子里师傅教徒弟先学做人、后学演戏。在医界中一贯提倡良好医德。“病家求医,寄以生死”,在关系人命的这件事上,当然应该遵循人道精神,所以倡导“蓝丁格尔”这种典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一次对各级干部,包括在第一线最基层岗位任职的村官,提出要求:一定要把修德放在第一位,时时事事处处都要培养良好品德情操,要坚信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正义性,要努力从政治品质、道德涵养等方面不断完善、提高自己。《决定》着重地提出四个“是不是”:即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以此作为评价德的基本标准。

感悟高于感知

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反映,有直觉的、简单的、一时的,也有深刻的、复杂的、长久的。前者大致可以称为感知,后者即达到感悟的层次。感悟比起感知更深刻些、更牢固些,更具理性特点,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已经超越简单心理状态而形成了较为复杂心理过程。例如读书、看报乃至欣赏文艺电视作品,你容易做到一般层次上的有所感知,而经过了思索、咀嚼、回味,就会进入到较高或更高层次的感悟。在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这个大群体中特别需要加以提醒。你们在学校里读了很多的书,听了很多的课,但你们是不是都读懂了、听明白了,这可能是要打问号的!?至少在程度上会有所不同,例如常说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甚了了,都反映了感知、认知程度的不同,而感悟是达到较高或很高的境界。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所以,我们提出感悟高于感知,就是希望我们的年轻同志对于自己和身边的形形色色,要努力从感知飞跃到感悟,乃至获得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真谛的理解。具体而言,就是对农村、农业、农民,对自己所担负村级工作以及相关环境、条件、事务都要有深刻的而不是浅表的认识,要有清醒的而不是迷茫的理解。一句话,感知是不能解决规律性的认识问题的,感悟才能使我们可能解决至少是接近于解决规律性的认识问题。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来说,一旦我们获得了规律性认识,也就迈向了客观真理的大门。这是多么重要的呀!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