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区价值观重建阶段(1978-1990年)
1978年,社会学学科恢复和重建,标志着社区研究的重建,社区服务和建设应运而生,社区研究涉及农村、小城镇、城市社区、社区理论与发展等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社区建设理论相对滞后于社区建设实践的发展,学者们过多关注结构和表面化的东西,忽视了社区价值观培育这个社区灵魂的研究。这个时期的显著变化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利益多元化驱动,人们由“单位人”转变成了“社区人”,价值观开始从一元转变为多元、从封闭型到开放趋势,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则从集体主义走向强调个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特征。
3.社区价值观发展阶段(1991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在社区服务基础上,国家正式推出社区建设概念,标志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建设兴起,社区价值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单位制”被打破,城市居民逐渐从以政治属性为主到市场经济属性、由“单位人”到经济独立的社区人”的转型,党和政府既号召人们树立和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集体主义价值观主流作用,抵制拜金主义、拜权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又承认个人合法利益,不忽视个体利益,强调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呈现出一元和多元的统一、个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相协调的特征。
三、城市社区居民价值观培育生成机制
社区居民价值观培育有两个机制,一个是社会外部机制,即外生动力;一个是居民个体内在建构机制,即内生动力,通过这两个原动力建构有效促进社区居民价值观生成。
(一)外生动力——社会生成机制
1. 环境催生机制。社区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发展具有休戚相关的联系。要着眼于社区环境对居民思想、观念、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熏陶,通过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文化环境建设,实现“政府举办活动,企业获取利润,群众享受文化”的三赢,利用社区“大文化”中的“公益文化、盈利性文化、社区节庆活动、社区居民文化休闲方式和和家庭文化形态、企业文化、科普体育文化、观念文化、人文景观” 建设,展现社区家庭生活、社区交往活动、社区日常休闲活动的社会生活功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社区共同愿景与社区居民价值观结合起来,增进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融价值观于社区建设活动之中,渗价值观于社区交往互动之中,立价值观于管理者和榜样的示范,强化社区居民价值观环境催生养成。
- 2009-05-21365bet官网: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实施意见(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