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很讲究人格独立的。在他看来,没有独立的人格、事事依附别人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在国共合作时,他始终主张在政治上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反对盲目随从国民党的作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他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的方针;在国家外交活动中,他始终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独立自主地开展外交活动。平日,从毛泽东对一些人物的点评中,我们就能体察到他的人格独立性的可贵品质。
“要打倒贾桂作风”
京剧《法门寺》 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子傅朋在孙家庄偶遇孙玉姣,互生爱恋,后因歹人诬陷卷入一桩人命奇案,蒙冤入狱。侠女宋巧姣乘刘瑾陪同皇太后至法门寺进香时,冒死告状。刘瑾命人复查,真相大白,结案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内。对这出戏,毛泽东十分爱看,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就不厌其倦地看过4遍。重庆谈判时,蒋介石3次请毛泽东看戏,毛泽东去看了两次,其中一出就是看《法门寺》。毛泽东如此喜爱《法门寺》,除欣赏这部京剧卓越的文艺价值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非常重视剧中刘瑾身边一个叫贾桂的小太监。
据毛泽东在延安时的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每次看《法门寺》,当演到刘瑾让贾桂坐下,贾桂说“我站惯了”时,毛泽东总是不禁哈哈大笑,还经常指着贾桂说:“你看,他真是一副奴才相,人家叫他坐下,他说站惯了。”1949年夏天,毛泽东在北平长安大戏院观看京剧《法门寺》后,对身边的警卫说:“《法门寺》里有两个人物很典型,一个是刘瑾,一个是贾桂。刘瑾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好事,唯独在法门寺进香时,纠正了一件错案,这也算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贾桂在他上司面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我们反对这种奴才思想,要提倡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要有自尊心。”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又多次谈及贾桂。当时,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一方面,中苏关系日趋紧张,逐渐走向公开分裂的边缘;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抛出各种威胁,妄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种种困难面前,有一部分人、甚至党内一些干部也变得茫然无措、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新中国要想依靠自身力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先鼓舞起干部群众的士气。1956年4月20日,毛泽东为撰写《论十大关系》在听取国务院部门负责人汇报时,针对社会上流行的“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的建设是不可能的”的错误观点,批评说:“当奴隶当惯了,总是有点奴隶气,好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叫他坐,他说站惯了。”毛泽东后来还在《论十大关系》中特意写到:“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1958年5月16日,在处理同苏联专家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给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批示:一方面要求要尊重苏联专家,虚心学习,另一方面反对迷信权威、没有独立见解的思想。并说:“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即奴才)是谁也看不起的。”在同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再次讲道“京剧《法门寺》这个戏里有个角色叫贾桂,他是刘瑾手下的人……有一次刘瑾让贾桂坐下,贾桂说:我站惯了。不敢坐。这就是奴隶性。中国人当帝国主义的奴隶当久了,总免不了要留一点尾巴,要割掉这个奴隶尾巴,要打倒贾桂作风。”
在毛泽东的眼中,贾桂成为一个软弱、迷信权威、没有独立人格、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