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董文卿:社会信任与政治信任
www.fjsen.com?2010-05-12 15:54? ?来源:文汇报    我来说两句

三、社会信任与政治信任:一种解读政治发展的视角

社会系统为了达到更高效率,就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朝这个方向发展,发展的理论应运而生。社会是由一系列人际沟通和交往网络构成的,为了维持社会系统的合法性和运行秩序,必须有足够的信任输入到其中,于是就可以在社会信任与政治信任的维度中来阐释社会政治发展的逻辑。

从人类发展历史看,制度是人类信任的基础,它降低了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使人们产生对稳定秩序的心理预期。在社会不稳定的情况下,人们由于自身处境的不确定性而使人际交往的需求和可能大大降低,而对秩序的需求占主导地位,与之伴随的就是政治发展中的“政治制度化”过程,于是基于纵向关系的政治信任迅速积累,而基于横向网络的社会信任缺乏形成条件。随着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中的政治信任会不断增长。当社会政治秩序逐渐稳定,人们也就产生了更多的利益需求,更关注政府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能否最大程度保护公民权利,于是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和监督就取代了单纯的政治信任。随着市场发展,社会管理中的横向协调关系越来越显著,为培育社会资本提供了条件,于是社会信任也就与社会横向互动的水平一同上升。而当社会政治发展进入理想的民主时期,社会信任就促成了社会成员互惠的参与,由于降低了行动成本而使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都得到实现。于是,信任又继续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绩效,使民主制度不断发展。

四、从传统到现代:

信任的转变折射中国的改革与政治发展政治信任的深厚与社会信任的狭隘构成了中国传统的信任模式,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保证了政治稳定与社会的有序运转。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政治信任总是很牢固,政治生活以权威和依附的垂直关系为主要特征,人们对权威有一种崇拜和依赖,对政治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也有天然的信任感。社会生活的整齐划一使社会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人们对政治权力的依附掩盖了个性发展的显露,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体察到彼此的差异和互补,也就很难意识到合作的需要,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互动也不可能深入。

改革开放后,这种传统的信任模式发生了转变。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实际生活中对政府的依赖有所减少。从长期来看,政治系统获取信任的基础只能是立足于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核心价值观的共享,这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价值目标。改革的走向,正是对应政治信任基础的变化而重建一种更为牢固、更具理性的政治信任,实现一种不同于传统格局的新的稳定态势。

当然,政治发展不仅是政府政治能力的全面提高,也是公民社会中社会组织和团体以及公民个体政治能力的提高和行为的合理规制。繁荣的公民社会能够产生社会信任,培育社会资本,从而为民主政治提供社会基础。然而,社会资本不会自发产生,而是需要制度的先行发展,由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经历锻造出以社会信任为特征的公民文化。中国的改革,亦可理解为这样一个使社会信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应有的文化特征逐渐发展起来的变革过程。政治体制改革对民主的推进不仅在于提高政府能力和绩效,更在于实现权力的纵向流动和权力制约机制的科学完善,使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一部分回归社会,成为公民社会充分发展的行动基础。

综上所述,信任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它与制度因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密切相关,所以与政治发展就有着某种逻辑上的联系。社会信任通过激活社会关系的功能促进社会组织网络的互动,而政治信任通过维持系统稳定的功能实现政治系统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两种信任机制共同影响着社会政治民主与秩序的实现水平。民主生活方式形成于社会不同群体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利益,在相互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组成的社会共同体才是值得推崇的民主。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