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个杯子,在包公故里合肥市,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
首次入驻合肥的星巴克,由于销售“洋脸包公”城市杯,遭到包公第三十六代后裔包训安的强烈不满,并斥之为“不入流的商业策划”。
然而,“包公杯”却并未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不仅星巴克未作出任何撤架的表示,相关部门也承认了其合规合法。倒是因为媒体与社会的持续关注,直接促使了“包公杯”的热卖,在合肥步行街上的星巴克,“包公杯”已经售罄,需要预约从总部调货。
自始至终,星巴克都是处于强势地位。这对于一直在努力维权的包训安和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对于一些批评星巴克的媒体和公众,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
但是,这种尴尬又有些“命中注定”的意思。提起包公似乎人人尽知,但包公的形象却很模糊,除了京剧脸谱以外,便是五花八门的影视剧人物,即便在包公故里合肥,除了一座“清风阁”外,再无其他。可见,无论是文化资源的保护,还是文化内涵的发掘抑或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做得实在不多。从这个角度而言,“包公文化”,仍然是一个身不强体不健的“孩子”。这也直接导致包训安及其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在维权的过程中,显得单一与无力。
不妨假设,包公文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与发展,其相关衍生链条已经成熟,其固定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包公杯”事件就不过是一起再简单不过的365体育手机版侵权,还会不会上升到维护城市文化形象这一层面上来?熟悉商业生存法则的星巴克还会不会如此强势?
“包公杯”不会是个例,可以想见,在一些历史文化较久远的欠发达地区,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古老的文化一定会面临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冲击,也许来自发达的沿海城市,也许来自国外。如果它的存在是必要的,那么保护它的最好办法是让其尽快发展起来、强健自身体魄。
假如“包公杯”事件能够促使我们生出一些反思,推动我们做出一些行动,那么包训安先生的维权行为,无论是出于商业考虑,还是维护祖先的形象,都不失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