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经济学不应为一切经济现象埋单
www.fjsen.com?2011-08-26 16:18? 刘霞辉?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任何称得上是科学的学科,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经济学也不例外。曾几何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这一顶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经济学被认为最接近自然科学,且其科学性也是最高的。但经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学的地位一落千丈,其科学性大受质疑,重建经济学或大幅改写经济学理论的呼声甚高。但一阵呼声过后,局势又趋平静,经济学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理论还是老样子。

当然,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经济学理论肯定不应受过多的指责,因为经济学也不是救世主,且此前经济学家早就给出过警告。但是,经济决策者不一定是经济学家,更多的是政客,当经济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了经济学。细想起来,所有社会科学都是这样的宿命,天下大吉之时,理论只是学者间的玩物,不能得到大众的赏识,当然要得到政策上的应用那就更难了。一旦社会出了问题,相关的学科肯定会受到指责。只是经济学作为一门显学,平常招摇一些,所以关键时刻,受到的攻击也就更多。

但是,经济学肯定不是一门完善的社会科学,原因很简单,只要一门学科涉及人,就不可能太科学化,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行为受社会和心理两方面的支配,一个人想什么、干什么,不可能用某一客观标准确定下来,而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规则,经济学的整个大厦就建立在这些规则基础之上。所以,经济学的结论也不可能适合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过去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在社会科学中是领先的,是因为经济学研究已经走入了规范化、分析化、实验化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平台上。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经济学研究的这些方法论平台,虽然把经济学推入了一条正确的研究轨道,但这并不等于说,经济学由此就被点化成仙,并产生神奇功效。经济学研究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许不是近期所能克服的。

众所周知,经济学科的出现历史并不长,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方法论的变革,而且充分吸收了相关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精华,但理论一直在变动过程中。其实,也并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经济学理论。从学科性质看,现在人们习惯于将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门类,微观经济学应该是全部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只是一个将微观经济学理论应用于一个宏观经济体的应用经济学。平常人们接触到的大部分经济学名词都与宏观经济学有关,所以更多的人关心宏观经济学,当然,受指责的也是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在20世纪60—80年代出现了革命,过去那套将个人和企业当成机器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博弈论的思想来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将过去那种认为市场是完善的观点进行了革新,而认为市场并不一定是完善的。这些思想的诞生以及新工具的引进,使得微观经济学更加贴近实际,理论的抽象性也更强。但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结合却始终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未能解决。因为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主体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抽象为2—3个主体。宏观经济学所面对的行为主体,数量巨大,类型多样,简单地将微观经济学的结论套上去,与现实相差太远,结果也很不理想。所以,我们看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如果将宏观经济学理解为应用和延伸的微观经济学,则现在的宏观经济学应大受指责,因为它的发展脱离了微观经济学这一基础。

不过,作为一个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在这里我有责任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一点辩护。加总异质微观个体的行为,长期以来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难题,而且目前也没有解决。宏观经济学中出现的问题,其实只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中所遇到的普遍难题之一,在目前人类的知识能力前提下,对这些宏观行为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近似状态。因为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结构都是数学问题,而且都是一些非线性现象。人类研究和探索自然和社会界的非线性现象,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

为此,经济学家有责任参与到探索非线性现象的行列中,但因为整体进展的限制,什么时候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还不得而知。现在,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是将微观经济学中已经得到公认的一些结论,合理地引入到宏观经济的分析之中。我认为,将宏观经济学真正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是未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