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为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创新型经济,本文对与创新相关的一些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实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终端: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载体:创新园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型经济。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是近年来江苏等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主题词。为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必要对与创新相关的一些概念,结合创新的实际作出科学的界定。
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
最早使用创新驱动概念并把它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波特,他把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这里使用的驱动概念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就创新驱动阶段来说,不是说创新驱动就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说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
我国长期依靠物质要素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阶段。这种增长方式不可避免而且正在遇到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供给的极限。转向创新驱动就是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就形成内生性增长。显然,创新驱动可以在减少物质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
这样,可以准确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物质资源投入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现在流行的提法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尽管集约型增长方式包含了技术进步的作用,但没有摆脱物质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架构。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是创造新的增长要素。因此,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比集约型增长方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增长方式。
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可以相对节省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驱动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创新。科技创新最为缺乏资金最需要资金投入的阶段是科学发现成果孵化为新技术阶段,在这里,投资风险最大,潜在收益也最大,需要科技和金融深度结合,需要引导足够的金融资本投入这个阶段。由此就提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评价标准问题。过去一般以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指标来衡量一个地区或企业的创新能力。现在突出的是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模式,因此,在孵化新技术阶段集聚的金融资本数量将越来越成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阶段的指标。
创新驱动的实质:科技创新
过去常用的概念是技术创新,现在突出科技创新。这实际上反映创新源头的改变。技术创新相当多的是源于生产中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改进、企业内的新技术研发。现在技术进步的源泉更多的来源于科学的发明。特别是上世纪后期产生新经济以来,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到生产上的使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缩短,缩短到十几年、几年。现在一个科学发现到生产上应用(尤其是产业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利用当代最新的科学发现的成果迅速转化为新技术可以实现大的技术跨越。例如,新材料的发现,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突破都迅速转化为相应的新技术。这种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体现知识创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密切衔接和融合,这是技术进步路径的革命性变化。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包括三个环节:上游环节即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环节;中游环节,即科学发现和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下游环节,即采用新技术的环节。所有这三个创新环节相互联系就构成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路线图。这表明,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只是企业一个主体。科技创新包括不同的创新阶段和不同的创新主体,由此就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科技创新体系涉及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中的主体相互间的合作和互动。
明确科技创新对创新驱动的核心地位,具有特征意义的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创新机制的关注点由关注技术的采用转向关注技术进步的源泉(知识的创造领域),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高新技术孵化环节成为大学和企业的交汇处,并且成为大学和企业合作创新的平台。这个合作创新平台成为政府的创新投入的重点,科技金融的着力点。
科技创新的终端:产业创新
新的科学发现随之带来的是新产业革命。正在兴起的新科技催生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这就是通常说的高科技产业化。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产业转型升级,反映现代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建立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的产业创新意味着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其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也更为绿色。
迈克尔·波特说,竞争力是以产业作为度量单位的,产业创新的重要性,不只是新产业本身具有更高的效益和发展前景,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竞争优势所在。产业竞争力即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由于创新的新兴产业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竞争优势,就看你有没有发展这个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下,我国有条件与其他发达国家进入同一个创新的起跑线。其基础性条件是大学和科研机构掌握的高科技的国际差距相对来说,要比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差距小,科学研究没有国界。只要能够着力推进科学发现向新技术的转化,最先应用新发明,就可以在重点领域占领世界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
产业创新不仅涉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涉及传统产业的创新。实际上每个阶段的产业结构中都是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各个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都面临着与发展传统产业的两难选择。对这两难选择破题的基本路径是创新驱动。就是说,传统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创新驱动。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最新科技,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二是向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转型。三是进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
科技创新的组织者:科技企业家
企业是创新主体,不等于说各个企业都能成为创新主体,关键是企业中要有创新的组织者。就是说,创新是在企业实现的,而承担创新职能的是企业家。在现实中有些科教资源丰富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却不如科技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其原因可归结为该地区的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更准确地说缺乏承担创新职能的科技企业家。
科技创新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科学发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大学的知识创新两大创新系统进行集成。企业家知识化并成为科技企业家,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观条件,企业家没有相应的知识层次,就不知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不知怎样去开发知识产品,也不知如何与科学家合作。如果微软公司的总裁不是比尔·盖茨、北大方正没有王选,这两家知识型公司很难有今天的成就。企业家知识化有两条途径:一是现有的企业家要由经验型转向知识型,二是要让科学家进入企业家队伍。归结起来就是企业家成为科技企业家。由此就提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尤其是既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又有敏锐的商业化眼光的经营人才。
科技创新载体:创新园区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可以产生经济的集聚效应。现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同样需要这种集聚区效应,这就是建设和发展科技创新园区。
在发展开放型经济阶段,各类开发区是引进国外资源和国外产业的主要载体。在发展创新型经济阶段,这些开发区转变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引领区,涉及如下转型:由世界工厂向世界研发和孵化基地转型,成为高科技产业园;由外资企业集聚区转变为创新机构(大学、科学院和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地,成为大学科技园。其中尤其是孵化器建设。孵化器具有共享性和公益性的特征,主要功能是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创新提供优化的孵化环境和条件,包括提供研发、中试、科技和市场信息,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和场所,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等等。
对科技创新园区的评价不同于过去的工业区和开发区,不能以引进多少外资,产出多少GDP作为评价指标,而要以创新能力评价创新园区。其中包括:创新机构(研发中心和创投公司)的集聚度;创新要素(人才、风投、科技服务)的集聚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孵化器的集聚度;有自主365体育手机版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产出水平。
过去开发区的吸引力在于“几通一平”的软硬环境建设。现在的创新园区同样需要类似的吸引创新要素(包括创新成果和创新创业人才)的环境建设: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主要涉及产学研各方互利共赢的创新收益分配体制,创新收益和365体育手机版保护环境);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环境;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政策(包括创新人才和项目的引导资金);网络信息通道等基础设施环境;创新创业人才的宜居宜研环境;活跃的风险投资环境等。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型经济
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江苏等地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要求,并且把它看做是继发展乡镇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之后第三个发展机遇(发展阶段)。其意义在于:首先,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类型,指的是以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运行、发展导向和着力点的经济。其次,创新型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同时成为新的发展机遇。这意味着创新型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第三,创新型经济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概括以上关于创新的各个方面的界定,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365体育手机版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具体地说,一个地区形成创新型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依据科技创新路线图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平台。自主创新是包括知识创新——孵化高新技术——采用高新技术的链条。在这个创新链中,大学和科学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提供原始创新的成果;各种类型的孵化器(科技园)是将知识创新的成果孵化为高新技术的基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产品、现实的生产力。
其次是,依据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路建立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制度。创新型经济以创新创业人才为依托,尤其是高端创业人才。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产业高地吸引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建立产业高地。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有两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着力引进国际高端人才。这涉及引进和利用国际要素战略的调整。过去的重点在增长,各种增长要素跟着资本走,因此突出引进外资,现在重点在创新,各种创新要素跟着人才走,因此需要突出引进高端产业创新人才。其次是改变对低成本发展战略的认识。低成本战略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以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作为比较优势。这种低成本比较优势在贸易领域可能是有效的,但在创新型经济中就不适用了。低价位的薪酬只能吸引低素质劳动力,只有高价位的薪酬才能吸引到高端人才。
第三是,建设高效并有集成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前提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发动者首先是政府。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其必要性在于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这就决定了政府作为社会代表来支付创新的社会成本,制定重大科技创新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投入。在现代经济中,国家竞争力主要由国家创新力来衡量。国家创新力不是个体创新力的相加,而是对科技创新的国家集成能力。集成创新即创新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围绕某个创新目标的集合、协调和衔接。政府对创新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集成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大学科技园,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江苏等地在产学研前加了一个“政”字,即政产学研合作创新。
创新型经济不只是要求新发明在某个企业那里转化为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成果及时地在全社会推广和扩散。与创新成果扩散相关的是365体育手机版制度。其意义不只是保护365体育手机版,保障创新者获得创新收益,同时也提供一种机制,即通过使用者向创新者支付报酬的途径扩散创新成果。为了使创新成果的外溢性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体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对新知识新技术数字化并进行传播,从而形成“信息化社会”。二是通过促进公众接受多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掌握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学习型社会”。
(本文原载于《群众》2011年第8期,作者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