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他山之石 > 正文

酒泉肃州:“三推荐四差额”选拔乡镇党委换届新进班子人选

www.fjsen.com?2012-01-12 16:5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我来说两句

三、取得成效

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肃州区通过实施 “三推荐四差额”的方式选拔新进乡镇领导班子人选,进一步规范了选人用人行为,扩大了干部工作民主,激活了干部队伍活力,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达到了选任制度更完善、选人质量更优化、干部群众更满意的多赢效果。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选人用人行为。这次“三推荐四差额”是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乡镇党委换届的有关要求,由组织部门研究提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工作方案,区级领导带队组织实施,严格按照“乡村干部推荐提名、乡镇党委推荐提名、组织部门推荐提名”、“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等程序进行,每个环节步骤都制定了详细规范的操作办法,使选人用人行为置于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有力监督之下,做到选人用人行为科学规范、公开透明。

二是有效地扩大了干部工作民主。采取“三推荐四差额”的方式选拔新进班子人选,改变了以往干部提名主要以组织提名为主的局限性,让更多的人参与选人,将初始提名人员范围扩大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含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乡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双管单位、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区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有效拓宽了干部选任视野,扩大了提名环节的民主,使广大干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既尊重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又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实现了由“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的转变。

三是激活了干部队伍活力。通过“三推荐四差额”,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差额竞争,在初始提名阶段,对符合提名条件的初步人选按照应选名额1:4的比例进行差额提名,从更多的人中选人,每个环节都有多名人选供差额比较和筛选,真正实现了“好中选优”,树立了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增强了乡镇各级干部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营造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是有力地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始终,先后有69人参加初始提名,1105人参加会议民主推荐,752人参加个别谈话推荐,干部选拔过程及时通过媒体公开,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了更多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的机会,选用的干部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在对这次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事后调查中,党员群众对乡镇党委换届的满意度达到了99.8%,对选配的4名乡镇党委书记和5名乡镇长,党员群众普遍比较满意。

四、几点思考

如何更好地推进“三推荐四差额”选拔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上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1、加强落选干部的管理,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后劲。采取“三推荐四差额”选拔干部,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实现了优中选优,使得优秀人才为事业所用、为人民所用。从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的角度,也需要提早将优秀的人才纳入视野,及早发挥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我们还存在着后续工作不到位,管理工作跟不上的问题。对在“三推荐四差额”选拔工作中脱颖而出但未被任用的优秀差额人选,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应做好鼓励和思想引导,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并适时因岗量才使用,从而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呈现生机活力,建设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提供人才保证。

2、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考核评价的准确性。在注重民意和测评遴选的基础上,组织部门对入围人选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考核评价,是选准人才的重要环节。我区在实施“三推荐四差额”选拔工作中,采取量化评价方式,实行综合分析比较,效果较好。完善“三推荐四差额”选拔工作,需要加强对定量分析评价的研究探索,合理设置量化评价的指标内容,科学确定考察对象测试成绩、个人情况、群众评价、考察组评价等各项指标的权重,细化各项指标的具体赋分办法,实现定性考察与量化评价的相互印证,通过准确评价和综合比较实现好中选优。

3、拉长竞争“跑道”,提高岗位选配的适应性。总体来看,以“三推荐四差额”选拔的干部,绝大多数是非常优秀的,但同时也不排除存在着个别优秀的干部未被选出来,以及选出的个别干部和任用岗位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给考察对象的“跑道”过短所致,也正因为这种静态的,甚至是“一次性”的选拔,不但漏选了一些“千里马”,也无法了解选拔出的人才到底哪种能力更为突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突破“一选定终身、一用定终身”的格局,坚持动态化而非静态化的竞争性选拔机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按照干部群众对人或事的认识规律,在缩短选拔过程、缩小选拔成本的同时,要拉长竞争跑道,适当延长考察周期。我们不能只看考察对象一时一地的表现,而是应加强日常了解、事先掌握了解好人选各方面的信息,并在选拔过程中,注意通过多种便捷、简约的方式对考察对象反复测评,给足展示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