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十大思潮与最具价值的100个观点
www.fjsen.com?2012-01-20 10:06?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我来说两句
2011年经济类十大观点 1.不改革国有经济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缘于以下两方面:第一,不改革国有经济,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难以得到提升。第二,双重体制并存造成了很大的寻租空间,使腐败蔓延的趋势难以扼制。 国有企业的逆势扩张和地位加强,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究竟是祸还是福,并不能由它们获得的短期盈利多少来评判,而要从它对于市场制度完善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来判断。国有企业的效率是否高于民营企业,已经有中外研究机构所作的实证分析,对它作出了有翔实数据支持的否定性结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经济参考报 》,2011年9月26日 关注理由:不完成推进国有经济改革这一任务,就无法在中国建立起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法治市场经济制度和实现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 不能以GDP等同于经济建设进而否定后者的中心地位。高度重视质量、安全,防范事故,决不应因噎废食,忽视发展这个硬道理。可持续的民生改善需要可持续的经济建设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经济增效、社会发展、转变方式、改善民生,都需要并呼唤着改革,而改革最终还是为了促发展、惠民生。党中央在大政方针层面,业已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升华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9月27日 关注理由:2011年,围绕是否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讨论热烈,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不动摇,有利于消除分歧,凝聚共识,加快科学发展。 3.征地制度改革将成中国下个增长极 城市化是中国未来无可置疑的增长潜力所在,但是真要把潜力挖出来,我们的体制、政策、观念、操作都要发生很大的改革。因为已有的现成的土地征地为中心的制度,如果不改革,城市化潜力是不能顺顺当当释放出来。十三届三十全会大体划了改革的路数出来,将来土地分两块,商业运用是一块制度,那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而且是要让国有土地进市场,集体土地也可以进市场,至于工业用途、国防的用途、救灾的用途,涉及到全国人民利益的用途,还要保留征地制度,但是那个征地要给予合理的补偿。 以确权为基础的征地制度改革,将带动资产的流动、集聚、资本升值,让城乡人民分享,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下一波强有力的增长。我们把这个定义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极。——经济学家周其仁,长沙“晨报会讲堂”演讲,2011年12月29日 关注理由:农民进城可能永远不回农村了,那他原来拥有的土地和房屋权利就得有一套相应的权利体系来保证它的流转。 4.真正的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 我们用扩大内需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开放国内市场,因为扩大内需,经常会倒向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为用刺激性的手段就可以把中国经济发展起来,而中国经济真正发展需要开放市场,开放市场靠企业家精神,这个企业家精神是政府给不了的,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给不了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张维迎在夏季达沃斯年会论坛上的发言,2011年9月15日 关注理由:扩大内需是当前的重点课题之一,如何解决,需要深入研究。 5.道德力量的作用是法律替代不了的 道德力量调节是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以外的第三种调节。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被执行的场合,道德力量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也是法律所替代不了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北京日报》,2011年7月4日 关注理由:道德滑坡成为2011年热议的焦点。人类的社会交往离不开道德,市场经济同样如此,借用温家宝总理的话,不仅房地产商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市场经济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6.自由市场模式面临结构性危机 不管这个模式当初设计的时候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没有一种模式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没有一种模式能够永远有效。任何一种模式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原来的好处就会越来越少,坏处越来越多。而在进入困局的时候,如果这个社会的政治、法律结构,使发展模式能很快得到调整,那么问题解决得就快,如果一个社会的政治和法律结构即使把脑袋撞破以后也不让你改,事情就麻烦了。假若金融危机还要持续下去,那么这种激进的劳工运动就会越来越多。假若西方主要经济体在未来的两年内,复苏得比较快,这些运动就会失去动力。不过,必须注意的是,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都有相当大的弹性,这些抗议声势巨大,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在看这些乱象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政府会积极保护这些示威者,促进示威游行健康地发展。——学者丁学良,《时代周报》,2011年11月18日 关注理由: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及“占领华尔街运动”蔓延使新自由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7.劳动力优势不可继续维持 据估算,中国制造业工人一小时的薪酬,大约相当于美国同行业工人一小时薪酬的3%;跟中国最接近的是菲律宾,其制造业工人报酬差不多是美国制造业工人的6%;墨西哥约是美国制造业工人的12%。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的竞争优势,劳动力成本很低,而且劳动力数量大。但是到今天,这个优势是不是还有必要再维持下去?如果再维持下去,这个优势势必变成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长久劣势,因为劳动力成本长久低廉的结果会抑制许多其他良性发展,包括格杀技术创新的动力。——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据《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一书 关注理由:如何让千千万万的勤劳的中国人走向共同富裕,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8.高利贷堰塞湖堵不如疏 中国的高利贷是影响金融稳定的可怕“堰塞湖”。堵不如疏。中国的民间金融从来没有因为围追堵截而消失,相反,却能在野蛮生长中无序壮大。善用民间金融,首先要把民间金融纳入监管体系,而后允许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放开利率上下限区间,使小型金融机构获得合理的利润。民间金融兴,则中小企业兴;民间金融衰,则中小企业衰。一旦民间金融崩溃,中小企业将遭遇一场浩劫。——财经评论人叶檀,《北京晨报》,2011年9月19日 关注理由:温州老板“跑路潮”事件让民间高利贷问题暴露出来,引发社会关注。正视民间高利贷问题,规范民间投资渠道,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9.中国机会之窗很快就会闭合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当中取得的进步是东亚增长模式一次成功的变异。该模式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遗留的条件下发端,如今已经耗尽其潜力。因此,中国的发展也到了关键的时刻:如果中国不能及时解决其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增长将不可持续。任何结构性的调整都会伴有阵痛。但是,拖得愈久,痛的愈深。中国今天的经济地位为自己提供了机会之窗。但是窗户很快会闭合,因为特定的改革政策获益者正在发展成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可不愿意丧失已经获得的益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中国日报》,12月23日 关注理由:加快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仍是2011年中国公众的最大期待之一。 10.发展中国家即将迎来工业化黄金时代 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说过:“目前金融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如果这是事实,那接下来最有可能是工业化的新黄金时代。发展中国家即将到来的工业化黄金时代,将有助于发达国家创造就业岗位并促进经济复苏。这一新时代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它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2015年,将世界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计划;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因此,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对于所有人而言的黄金时代。——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2月30日 关注理由:发展中国家能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引领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和债务危机,是2011年的热议话题之一。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