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www.fjsen.com?2012-02-13 16:5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思想家、学者或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文明对话的主体力量,是因为他们有学问,有智慧,有真知灼见。孔子和墨子在言论、对话中经常引《诗》、《书》。即使对孔、墨持批评意见的韩非子也不能不承认孔、墨“博习辩智”(《八说》)。在思想家那里,对话既是哲学思想的表达形式,也是哲学思想本身。对话产生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持有对话的结构。

轴心时代富有内涵的对话打破了君王对思想的垄断,树立起思想与文化的权威,这对于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春秋时期两大显学孔学与墨学就是由对话产生的对中国文明影响深远的两大哲学思想流派。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怎样理解“仁”的意思?孔子没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阐释了“仁”的丰富意蕴。针对不同的学生“问仁”,孔子有不同的答复。《论语·颜渊》开篇有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三处回答不一样,均从不同侧面逼近“仁”的意义。仅以颜渊问仁为例。

孔子先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当颜渊还不太明白“仁”的具体内容时,孔子又说了四句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这种对话结构中,我们看到孔子表达对概念的解释是从总说和分说两个维度逐步深入。对话的另一方因此也就能完全理解他的思想。

再看《论语》其他地方的“问仁”: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同样是樊迟问仁。孔子在另外的场合却回答说“爱人”。(《颜渊》)如果把这两处的回答相互参照,也可以进一步领悟“仁”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的丰满性。与“问仁”同样精彩的对话还有“问政”对话。如果把散见于《论语》中有关“问政”的对话集中起来研究,则不难看出孔子政治哲学思想的丰富性。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