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 正文

杜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

www.fjsen.com?2012-02-16 17:2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区域问题,不仅关系到不同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发展问题。“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大积极变化,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我国区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以来,中央完整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国家批准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区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并日益呈现出细化、实化和差别化特征,推动形成了我国区域发展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一是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发展速度始终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十一五”以来,东部地区“一马当先”的增长格局逐渐被打破。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2011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连续4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而可喜的变化。

二是区域经济增长极不断涌现。全国经济增长重心区从南到北、由东至西不断拓展。京津冀地区迅速崛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共同引领全国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完成新一轮产业布局,形成了一批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广西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是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出台了促进西藏、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多年来,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达4万多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累计投入达8900亿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央调整完善了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机制,形成了经济、干部、人才、科技全方位对口支援新格局,彰显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是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深入开展,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东中西合作示范区;泛珠三角、泛长三角等各类跨行政区的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合作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国际区域合作务实推进,国务院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出台了支持云南建设开放桥头堡的政策,中国与东盟、中亚等国际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是区域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区域政策目标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转变。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战略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区域不同空间的功能定位。政策空间尺度过大和宏观政策“一刀切”的问题正在逐步扭转,区域调节手段正在从相对单一的行政计划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转变。

尽管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水平较低。二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比较脆弱。中西部地区多为资源输出型为主的省份,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效益总体不高,发展稳定性较差。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对资源型产业形成挤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可能出现波动,极易引发深层次社会矛盾。三是面临“赶”与“转”的双重压力。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必须实施赶超战略,努力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同时,又必须坚持贯彻“主题”和“主线”,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四是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压力进一步加大。虽然近年东部地区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但在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和企业家精神培育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需求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等深层次问题比较突出。此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区域间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区际间利益关系调整还缺乏科学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