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先发消费券,再分国企红利
www.fjnet.cn?2009-01-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消费券,国外早已有之,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很稀罕。得感谢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国人痛感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未必可靠,必须改弦易辙,经济增长主要引擎应该是内需,特别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人口众多,以内需拉动经济不但可能,而且牢靠。于是,政府一系列旨在鼓励消费的措施密集出台,比如降低房地产交易费用、降低车辆购置税、降低成品油价格、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购买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消费券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首先在成都等个别城市出台的,其他地方的人们很是羡慕,内心也盼着本地政府出台同样的举措。

  虽然民众都盼望发放消费券,但是反对声不绝于耳,有来自地方官员的,也有专家学者的,理由之一是,消费券不能刺激居民消费。

  确实,没有证据表明,消费券能明显影响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因为弗里德曼等人的理论说得很清楚,决定人们消费的主要因素,不是消费券这样的临时性收入,而是永久性收入,即从长期看的平均收入。

  但是,以不能刺激消费就反对发放消费券,理由并不充分,而且有点急功近利了。看看消费券的历史,它本来就不是为拉动消费设立的,比如美国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超过0.95,也就是说挣100块至少花出去95块,几乎没有储蓄,根本用不着鼓励消费,反而应该动员节约和储蓄,可是美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中,早就有类似于消费券的福利券。

  当然也有要刺激消费的,比如前几年日本的消费券,眼下的台湾地区的消费券,都有这个目的。但是,即使这样,刺激消费也并不是发放消费券的唯一目的,提高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表明与民众共度时艰的态度,恐怕至少跟刺激消费一样重要。

  对我们来说,撇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还有更直接、更充分的理由发放消费券。

  其一,中国政府财政集中了过大比例的国民总收入,对支出的监督又不严格,地方政府经常有乱花钱的冲动,比如经济刺激方案一出台,各地官员“跑部钱进”的场景好不壮观,就是明证。这其中的浪费肯定不在少数,与其如此,不如干脆把一部分钱直接发给老百姓。即便从刺激经济的角度,它的效果,包括乘数效应,跟投资都是一样的。这相当于政府给纳税人补贴,正如亏损的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财政补贴一样。

  第二,虽然改革以来经济增长迅速,出现了一个比较富裕的阶层,部分地区的生活水平甚至可以匹敌发达国家,可是,至今在城乡仍然有庞大的相对贫困的群体。发放消费券,作为政府的红包,可以让他们暂时渡过难关,比如至少可以过一个春节。

  消费券的意义不止于此,目前零星出现的消费券只是开始,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改进,创造出一种常规的富民的福利制度,才是人们真正期待的。

  一个改进是形式上的,即从券到现金。消费券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剥夺了受众对自己拥有财富的自由支配权,并有不小的监督成本。这虽然可以理解,如每个地方的政府,都希望自己的钱还能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拉动本地消费和GDP,不愿为他人作嫁衣。但是,消费者有自己的偏好,由自己支配财产,才可以达到最优的配置效果。

  在发放现金的情况下,肯定有一部分人将把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钱用于储蓄,应付将来的不确定性支出,特别是子女教育、医疗等,但这是受众的一种自主选择,虽然有悖政府的本意,但却解除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这个效果恐怕未必比刺激消费差。再说,今天的消费减少了,明天的消费还可能增加。

  另一个改进是消费券的对象选择,即从部分人到所有人。有机构调查表明,今年春节前的市场远没有往年红火,人们花钱谨慎了,因为所有人对未来的预期都恶化了,他们同样盼着消费券。即使将来经济好转了,普遍发放仍然是最可取的方式,因为所有人都是纳税人,有同等的权利,而且只有普遍发放,才可以消除确认对象的高成本。

  说到底,消费券是把正常的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转化为居民的收入,这对我们惯有思维是一种重大改变,但是,我相信,中国的财政收入将随着财政的规范化而逐步下降,当财政汲取国民收入的比重适当之后,再挪用财政收入发放类似的消费券,就会影响正常的财政支出。所以,从长远看,还需要寻找居民福利的另外来源。

  好在这是现成的。中国财政的特色是,有一部分收入来自国有企业,国企除了上交一般的税收,还要上交红利。虽然由于财政体制转轨,国企已经有十几年没有上缴红利了。但是,这个不正常的做法,已经开始改变。

  国企的红利,是国有资本的收益,应该惠及全体人民,把国企的红利平均分给全体老百姓,再自然合理不过。所以,国企的利润,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全体国民福利的经常来源。当然,这需要时间。(王福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