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正在规划建设“世界第一航标塔”,这座超过68米的灯塔不仅具备强大的船舶导航功能,而且会成为一笔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样,继山城、桥都、火锅、夜景等“名片”之后,这座航标塔又成了重庆新“名片”。(3月13日京华时报)
又是重庆!又是塔!报道一出,即遭网民热议。因为此前重庆的移民纪念塔(又称华字塔)和三峡明珠观光塔均遭拆除。拆除总有理由,但是,规划随意,上马草率,对纳税人的钱尊重不够也是不可忽缺的因素。
不消说,航标塔的作用重在导航,投资1000万修一座“世界第一”的航标塔,对于长江和嘉陵江航道的航船导航定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长江航道上,究竟需不需要投资这么多资金,修建这个“世界第一”级建筑,人们的怀疑显然多于接受,而且,这次建造航标塔的立项有没有经过专家认证,投资有没有经过人大审批,建起的塔会不会遭遇前两塔同样的命运,公众仍然心有余悸。
从报道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当地兴建这么一个建筑,更主要的作用是在其旅游价值,可以设想一下,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登上塔顶,饱览山城秀色,江中百轲争流,“此景只应天上有”,叫人怎能不陶醉?因此,笔者以为,这座航标塔的附加值已经远远超出它的本来作用。
不可否认,建造一座“世界第一”航标塔,可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符合我国当前政策,但是,这座用真金白银打造出的重庆“名片”也忒奢华了些,毕竟重庆还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还有5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还有数十万未就业人员,而且危机当前,一时难以见底,指望这张“名片”,究竟能吸引多少游人来重庆观景,不知有关方面是否测算过,做过效益分析。
为了贪大求快,我们曾搞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由于违背客观规律,让我们栽了跟头,吃了大亏,教训相当深刻,它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立足国情,立足本地实际,否则,只会成为“另类风景”,沦为所谓的政绩工程,给后人留下笑柄。
为此,笔者凑诗一首,聊表隐忧:“华字”“明珠”今安在,“第一航标”复何求,税者几多血汗钱,会否又付江水流?(叶传龙)
(责编:刘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