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68%的就业率含多少水分?
www.fjnet.cn?2009-07-10 09:36? 陈健?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1万人的历史新高。近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漫漫求职路,一把辛酸泪”。与流传在网上的跌宕起伏的六万字求职日记相比,68%的就业率显得有些冰冷。不过,这并没打消网友的点击热情。“基本稳定的就业局势”没给教育部门带来掌声,带来的反而是板砖口水、质疑责问。在“毕业即失业”、“就业难”的现实境遇下,刚经历过“民族成分造假”风波的教育部门,公布的冷冰冰硬邦邦的就业率,确实很难得到人们的信任。更何况,与民众的感受实在相去甚远。

按照通俗理解,毕业生就业意味着有工作岗位、有薪水、能够自食其力。然而,教育部却在统计中偷换概念,以“落实去向”取代“就业”,把考研保研、出国留学、当兵入伍的大学生全部算做就业。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量就达47万多人,征兵报名人数达12万人。这样其实有一部分是延缓就业。如今,只要鼓励学生考研、入伍、出国,就可以换取漂亮的“就业率”,这就是就业版的自欺欺人。

更重要的,一些学校老师为了就业率,不管学生是否找到工作,只要盖章的就业协议书。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准参加毕业答辩,不发放毕业证。许多走投无路的学生,只好找亲戚走关系,签个协议书挂靠某个单位,然后自谋生路。不知,落实去向的415万毕业生中,有多少人为了母校的就业率,签订了虚假协议。

“就业率”就是一个经济概念,是衡量社会经济波动的温度计。把“就业率”作为高校水平的考核准则,只会加剧高校老师的压力,反过来损害“就业率”的准确性。而今,不能展现大学教育精髓的就业率,既没有呈现真实的就业现状,也没有多大的社会可信度。于此看来,68%的就业率数据,不要也罢。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