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肖隆平 > 正文
谨防高校教师退出机制走向极端
www.fjnet.cn?2009-07-14 07:40?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表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在进一步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实现方式,更加有效地发挥以教授为主体的教师在学校治学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员的分类管理,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建立退出机制,保障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投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体制(7月11日《新京报》)。

  高校教授治学的呼声一直未曾减弱,但为何迟迟无法到来?这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解释得清楚的问题,正是这样一个无法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教育现实之下,建立起来的教师退出机制能否达至初衷?这或许是个应该预想的问题!

  确实,在高校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人事和分配问题,比如有水平能够进更好高校的教师,因为未能发表足够的学术著作而无法如愿以偿,或者因为曾经是大专毕业而被拒之门外。还有“脚踏两只船”的,即人事在一个学校,而人却在另外一个学校等怪相。这些现象数不胜数,究其原因,难道说只是因为人事制度问题?

  教师退出机制自然是为了让高校教师能更顺畅地流动起来,让高校学术氛围活跃起来。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曾在“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6”上指出,有调查显示,大陆高校六成教师毕业于本校,即62%的高校教师是在最高学历毕业后,直接在母校任教。日趋严峻的近亲繁殖现象危害了大学的创新能力。而与此相对的是,海外高校极少留校教师。

  很显然,在近亲繁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建立起教师退出机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时机是否成熟?换句话说,如果这个退出机制无法让优秀的教师真正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是让他们在这样一个新的机制之下,成为流浪教师,荒废学术,则是改革的另一种悲哀。因此,建立高校教师退出机制,还须考虑到在这个机制之下的种种不良后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机制真正完善起来、可靠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有能力退出的教师有处可去、能去也进得去,让暂时无能力退出的教师能够安心教书、搞学术研究,而不至于沦落成苟延残喘,乃至蝇营狗苟之辈。

  这虽然离美国的倒金字塔权力大学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也不失为一个可以开始接近现实的梦想。毕竟,在一个纷繁复杂的教育“大缸”里,想要一日便让整个“缸”立马干净、透亮起来,难度是相当的大。但如果能够在今天撒点漂白粉,明天引进一套净化技术,这便有了让“缸”干净、透亮的希望!当然,这样一个希望也必须有所有高校教师参与进来努力之,否则就算有一个再好的框架,而无奋力践行之人,便也枉然!(肖隆平)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