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难 难在投入不足
www.fjnet.cn?2009-09-02? 向松祚?来源:CCTV2《今日观察》    我来说两句

何时才会“一个不能少”?

9月1号,是全国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当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背起书包上学堂的时候,您也许想不到,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没能走进校园,只能在校园的围墙外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校园里面的同龄人。他们就是那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多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究竟他们上学有多难,为什么会这么难?怎样才能让他们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上学机会和教育待遇?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陈伟鸿与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刘戈共同评论。

今天开学,却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就学发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难进校园?

向松祚:入学难难在投入不足

(《今日观察》评论员)

看到有这么一群孩子被拒之学校门外,我们不仅是痛心,而且是愤怒。宁波有一个东钱湖镇,这个镇里规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除了我们通常想要的,比如说户籍证明等等以外,还有一些非常奇怪的证明,比如说父母没有犯罪的证明,比如说父母的养老保险的证明,难道父母犯罪子女就没有权利上学吗?难道父母没有办养老保险,他的子女就没有权利上学吗?这些稀奇古怪的各种证件,把我们的孩子挡在了学校门外,而这些证件,很多家长是没有办法拿到的。等到你拿到这些证件,学校告诉你说,对不起,我们学校的名额已经满了。所以对这些人来讲,子女上学真是难于上青天。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本来不会应该这么困难。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多数集中在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发达的地区是有资源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入学问题的。我们还是以宁波为例,根据非常精确的统计,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GDP的贡献高达22%,但是宁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上的投入,占GDP的1%都不到。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难在一些地方领导,或者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根本没有公平教育的理念,也没有非常严肃地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没有教育权利的基本理念。当然从全国整体来看,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不足,这会造成一些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其实在90年代初期,国家就规定,到了2000年,教育经费总额投入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或超过4%,但是到今天我们才到3.32%。像美国、日本,甚至包括印度、韩国这样的国家,财政为教育的支出,占GDP的比重,早已经超过了5%,所以说教育投入不足,也是造成外来民工子女入学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刘戈:不要把“就近”原则变成可有可无的条款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讲一个最近发生的故事,一对来自湖北的青年男女,已经在温州工作了6年,但是非常不幸,前不久女青年的丈夫去世了,剩下的这个单身母亲希望把孩子转学到她工厂附近的学校去上学,但是她找了工厂周围的好几个学校,一直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直到8月26号,她碰到了正在温州视察的温家宝总理,总理问她有什么困难,她就讲了,我孩子转学的问题解决不了,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件事情是孩子的转学的问题。

其实很多政策使原来的那个明的门槛没有了,变成了潜规则,也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证明,用各种借口,最后导致很多孩子还是上不了学。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义务教育法》的核心一个叫做免费,一个叫免试,一个叫就近。孩子必然希望在他父母居住的地方来入学,但是现在很多教育部门把你发派到很偏远的地方,可能是山区,或者是郊区。还有很多农民工聚集地的教育资源非常的薄弱,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虽然名义上可以解决,但是我真的是去不了,所以就近的这个原则,绝对不应该把它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这样的条款。

是门槛高,还是教育资源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离平等教育到底有多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该怎样破解?

刘戈:应把所有孩子纳入到统一的义务教育体系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中国现在有1.6亿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有2千万的流动人口儿童,到今天为止因为户籍不在这个地方,而没能上学的孩子有多少?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数据拿上来,然后通过一些扩充班级,或者其他的办法,把这件事解决了?

我建议应该对《义务教育法》一做个修改,因为《义务教育法》里规定,有户籍的人口必须就近、免费、免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于异地打工的这些孩子们,只做了当地政府应该提供相同条件的一种比较模糊的规定,我希望,我们的这部法律把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生活的这些孩子们,能够完整地纳入到义务教育这样一个体系里进行严格的要求和严格的规范。

向松祚:借鉴南京经验、加大教育投入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从短期来看,应该坚决地取缔这些完全不合理的证明,坚决实行同等教育,比如说南京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跟当地的居民的完全是同等教育,叫三同待遇,就是同等的各种待遇,同班教学,同等的教学质量。没有任何的歧视,这是南京非常宝贵的经验。国家应该通过明文规定,坚决取缔所有的潜规则。从长期来看,从中央到地方,还是要进一步的加大教育的投入,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必须不断地上升。

熊丙奇:关键要改革教育资源的配置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问题研究专家,《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里的求学问题,关键问题是要改革教育资源的配置体系,具体来说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中小学学生的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第二方面就是教育经费要跟着这个学生的学籍走,它会把一个学生的经费带到流入地政府。那么这样的话,就不会增加流入地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的压力,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制的话,那么流入地政府,肯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是缺乏的,因此就会在学生求学的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门槛。

宗宝平:解决办学场地、提高教师待遇

(北京市昌平区打工子弟学校新龙学校校长)

我想应该从点上来解决,能不能对一些办学质量比较好,声誉口碑比较好的学校,政府加大一定的投入?尤其是办学场地的问题,能不能通过几级政府协调一下,能够选择一个规模相对大一点的场地。另外就是老师的工资待遇问题,现在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生活没保障,政府能不能投入一部分,给打工子弟学校比较优秀的老师,有一点保障。如果能够稳定一批比较优秀的教师,在打工子弟学校工作,我想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

向松祚:用学籍“一卡通”制解决经费和择校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必须把《义务教育法》这个责任落实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如果当地有外来务工子女没有上学,那你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可以采用学卷制,或者学籍“一卡通”制,把每个适龄儿童应该享受的义务教育的财政的支出,放到他的卡里边,他走到哪里面去,他上哪个个学校,哪个学校就可以拿这个卡去财政部门去取钱。

刘戈:提倡打响第二个九年义务教育攻坚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前几年,在教育系统有一个九年义务教育的攻坚战,当时很多偏远地方的孩子到最后都入了学,但是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到异地去上学,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搞第二个九年义务教育的攻坚战,把这些在异地上学的孩子们的问题解决了,我想这个是一个切实可行,而且现在就可以做的事情。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
央企新闻发言人 荒诞身份证号 国土部清查囤地
水价上涨 整治酒后驾车 湖南溆浦县超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