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牌子一向很大。在明星中,确曾有过“要想红,上春晚”的说法。春晚牛的时候,真是想封杀谁,就封杀谁,很少有敢不服的。这些年来,春晚也的确制造了一些类似赵本山、小沈阳这样的明星,点缀着娱乐界的星空。
但是,近一两年,春晚似乎是不大好使了。它的余威固然还在,但对于许多想出名的明星来说,上春晚已经不是唯一的途径。现在自曝隐私都能迅速出名、蹿红,谁还愿意专搭春晚这趟车,挤在春晚这座独木桥上?去年就有“山寨春晚”向春晚发起挑战,说老实话,在许多人的心里,春晚真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所以,看到有报道说,周立波拒绝央视导演的邀请,不想上春晚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到特别的惊讶。尽管第二天他又改口说,不是“拒绝”是“遗憾”,也只是要给央视留一点面子,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其中透着其特有的精明。至于李咏也把上春晚说成是“煎熬”,表示要回家陪老爸过年,我猜他也许是一次“口误”,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将责任推给媒体记者。其实,以他的身份,上不上春晚,怕是做不了多少主的。
由此看来,春晚现在的处境多少有一些尴尬。外面的架子还得撑着,里面是已经显露出窘态了。套用钱钟书先生的话说,春晚就像是个鸡肋,吃饱的人觉得食之无味,饿肚子的人还当它是美味呢。所以,有人拒绝上春晚,也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是客大欺店,但央视这个店非一般的店可比,即使有客大到敢于欺店的程度,对央视也不能不有所顾忌。倒是有一些名气不大的明星,或者已经过气儿的明星,春晚未必看得上他,他也跳出来声称“拒绝上春晚”,其实是在炒作自己,有人称之为“拒春秀”,我看说得很形象。
这些年来,春晚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上春晚要炒,不上春晚也要炒,炒来炒去,把春晚炒成了一个概念,一个名不副实的概念。也就是说,在炒作的过程中,春晚被赋予许多附加值,它的概念明显地被夸大了,大到它几乎无力承受的程度。有时我想,为什么要让春晚承担许多本不应该由它承担的东西呢?为什么它不能回归一台晚会本身呢?我是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的,事实上,这些问题只能由春晚的主办者来回答。但我们总可以表达一点自己的希望,比如,我们希望以后明星无论上春晚还是不上春晚,都不再是新闻,都没有人去关注和炒作,那样的话,也许会让春晚变得正常一点。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