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院士增选宁缺毋滥是一个风向标
www.fjnet.cn?2009-12-09 08:47? 刘效仁?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35名新院士,相比60个名额上限,空缺近一半。几位院士候选人因涉嫌舞弊最后都未当选。据12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执行主席路甬祥解释称,这一方面体现了院士们严肃认真、保证质量的意识,另一方面也与原章程“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修订为“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有关。

院士制度是国家为促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制度之一。院士称号不仅具有学术的高度,同时具有道德的高度。许多院士身兼教学和管理的重任,不少人系学科带头人,或一院一校之长,其学术与道德是否双馨,就具有风向标的典型意义,既可潜移默化地浸润年轻的学子,也可直接影响学风乃至社会风气。

遗憾的是,一些院士并未能恪守学术道德,为名利的红尘所诱,或对学子疏于管理,在论文抄袭中被“挂名”。对此,我们往往归咎于以论文篇目为主的学术评估机制,事实上,一些学术权威的“被挂名”早就成了学界的潜规则,而且有的涉嫌“抄袭门”的院士不以为耻,反倒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有的甚至在出版新论文集时,把曾经被公众举报的抄袭文章也一并收录,这显然与个体是非颠倒、美丑混淆的价值观、学术观相系。相应的,有的学术管理机构,包括校方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却对此漠然置之,有的甚至还为抄袭者张目,不仅践踏了学术的尊严,也败坏了学风。长此以往,将窒息我们民族科学创新的灵魂。

近年来某些领域学风不正,导致了原创能力与活力的消减,为公众舆论屡屡诟病。尤其是钱学森、贝时璋等大师临终时留下的对中国科学界的期待,更应该让我们牢记在心。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科学界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彻底根除抄袭剽窃的学术腐败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当从严治学,从学界的权威做起,从院士做起。

此次院士增选坚持了德才兼备的原则,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情况,而且改革了票决程序,一些涉嫌舞弊者也因之名落孙山,这都将有利于增选院士的质量,使其增选结果能够经得起实践、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有评论认为,从院士增选起步,学术界一步步弃绝“不端”、“暗箱”、“潜规则”,消解学术权力的异化;全社会逐渐淡化院士崇拜,清除“特权”滥用的土壤,科学在中国的道路会少很多曲折和障碍,中国的科学发展会有更多杰出的成就和更健康的前景。笔者虽然没有如此乐观,但此次院士增选宁缺毋滥至少是一个风向标,是一种宣示。相信以此为起点,院士这一公众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学术精英群体,其公信力和道德影响力有望逐渐恢复起来,并最终促进更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