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人的名字频频被媒体提及。他就是18年前离任的原山东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虽然他已离任18年,但老百姓仍然念念不忘。国家副主席365bet官网:书记在看到介绍王伯祥事迹的书《大地为鉴》后,感到很高兴很欣慰,也很受教育。那么,王伯祥靠什么感动人心?
其一,源于他的真心为民观。
王伯祥同志担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立足长远,扎实苦干,开拓创新,敬业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体现了领导干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他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乌纱帽算什么?百姓最重要。”这句话出自王伯祥口中。在王伯祥的心中,乌纱帽可以不要,但为民造福、为民办事的信念不能丢。1986年,王伯祥出任寿光县委书记后,工作的第一个立足点便是“让寿光富起来,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好日子。”“当官就该为全体百姓办事儿”“为了寿光人的明天,就应该这样干”“ 踏踏实实干事儿,我只是做了一名县委书记该干的事儿。”“他的一生就是工作,作为县委书记上门找村支书了解民情,酒席桌上先问工作,打电话了解你厂子,你企业的收入情况,既是领导又是兄弟。他是一个好班长,带动了全民……”真心为民的人,老百姓会永远记着他。
王伯祥在山东寿光任县委书记的5年间,常怀一颗为民之心,敢闯敢干,创业创新,创造性地领导了寿光的蔬菜生产、寿北开发及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工作,使寿光成为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全国百强县。让寿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所以一个党员干部只有心系百姓,心系发展,真抓实干,敢于创新,真心诚意的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王伯祥,是一个坦荡无私的人,一个真心为民的人,一个敢闯敢干的人,一个敢于创新的人,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一个离任18年依然被寿光人民称颂的人,他用一颗真心为民的心感动了寿光千万老百姓,感动了万千华夏儿女,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楷模。
其二,感于他的正确政绩观。
王伯祥离任18年,为什么老百姓会把他永久地记在了心里。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出发点,也只有一个目的——想尽、用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这是王伯祥为官时唯一想到,并贯彻始终的观念。这,就是他的政绩观。“伯祥书记”离开了寿光,背后留下的,是20多万个年均收入两万元的蔬菜大棚,120万亩棉田、盐田、虾池,4850多家企业,已成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的全县70%的群众……今天,追忆故事。王伯祥笑说,此生,足矣。从20多万个年均收入2万多元的蔬菜大棚,到120万亩效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再到10多万个“万元户”,这些都是人民真正需要的政绩,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这样的政绩不仅书写在了大地上,更留在了人民的心间。
“老百姓的事比天大”,“当官就是为老百姓干事”,这些朴实的话语,是王伯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真实写照。他心里装着百姓,农民种的菜卖不出去,他就组织市场营销;学校条件差、百姓就医难,他就主张财政资金向社会事业倾斜。他一心一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因而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支持,离任18年后,当地老百姓依然记着他、念着他。他以实际行动回答了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这一重大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王伯祥同志胸怀为民之心、永葆公仆本色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其三,归于他的无私清廉观。
王伯祥一生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他对待遇从来不讲究,从来不追求,但对自己却一直严格要求。他生活朴素、作风严谨,他给山东寿光的父老乡亲留下了很多财富和财产,但全部家当“一辆130货车就装了个干干净净”。王伯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造福百姓。“政者,正也。”王伯祥的正直和清廉,也在当地干部中形成了“伯祥效应”,使廉洁自律成为当地干部的普遍追求。王伯祥不愧为人民的好公仆,不愧为党的好儿女,不愧为廉洁的好表率。
政去人声后,百姓闲谈时。5年半县委书记的任上,他不仅让山东寿光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而且在全县开启了艰苦创业的新风。虽然职务几经变化,但在寿光人民看来,他永远都是那个穿着布鞋、卷着裤腿,或行走在田间地头,或盘坐在群众炕头的“百姓书记”。虽然已离任18年,村镇上那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餐馆、商店印证着百姓的爱戴。被群众誉为“百姓书记”的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成就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典范,经受住了人民检验和时代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