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常减压蒸馏装置因换热器泄漏发生火灾。该公司公告称无人员伤亡。中石油称监测表明对周边海域和大气未造成污染。据介绍,事发车间刚刚经过检修,而今年发生事故的厂区与去年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仅隔一道海,时隔正好一周年。(7月17日《新京报》)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不过,对于这个妇孺皆知的词汇,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显然并未真正放在心上。否则,其是无论如何不会在刚刚检修不久就发生泄漏失火,让“事故周年庆”成为网民冷嘲热讽的笑柄。
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任何事皆非凭空而来。安全生产领域上有一个著名的“海因法则”:在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只要能及时识别事故先兆,采取预防对策.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遗憾的是,走过场式的检修让我们错过了避免事故的最后机会,细小的隐患在我们眼皮底下积累沉淀,一步步达到事故的临界点。
事实上,这已不是我们第一次叹息于事故对检修的反讽。2005年11月13日,吉化集团爆炸造成松花江重大污染震惊全国,出事时吉化集团双苯厂刚刚经历了三年一度的设备停产大检修,距离被认定为检修合格还不到一个月;今年1月19日,辽宁抚顺石化爆炸造成1死2失踪30余伤,业内人士称可能是因为设备检修存在盲点;就在前不久,7月17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电梯发生电梯停顿逆行事故,造成4人受伤,而这部电梯6月22日刚刚做过安全保养。
水火无情,灾难好似一位严厉的考官,冷冰冰地扒下检修的“底裤”,露出蜻蜓点水、敷衍了事的伤疤。正如有观察人士指出,近段时期石化企业事故频发可能不是意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漏洞需要认真检视。
究其原因,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首当其冲。毕竟,态度决定一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许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硬伤。不过,相比之下,权责不清、问责失范等制度缺陷更值得关注。就拿吉化爆炸造成松花江污染为例,5年来,国家为此累计投入治污资金78.4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林石化公司仅被环保部门罚款100万。过低的事故风险,显然不能刺痛相关企业的麻木神经,无法真正树立对于安全二字的敬畏。
无论是前脚检修后脚出事,还是连续两年同一天发生事故,都不能简单归因于时间点的巧合。必须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才能让更多的检修能够经得起事故检验。唯有进一步明确企业对于安全事故的后果承担,倒逼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事故倒查追究机制,让问责成为时刻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类似的黑色幽默才不会重演。
- 2011-07-18有多少“检修”经得起事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