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首付,离婚后房子归谁”、“婚后父母给买的房子,另一方无权分割”……最高法发布的婚姻法解释(三),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认为保护了在婚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鼓励彻底AA制”的新婚姻法解释,被戏谑成“乐了地产商、愁了丈母娘”。不过,也有网友认为由此会改变年轻人的择偶观,首选由“富二代”变成情投意合的“潜力股”。(8月14日《北京晨报》)
婚姻法解释(三)有二十一条,却只有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界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围绕房产的问题,有给“丈母娘”和女性支招的,有给“公婆”纾解忧虑的,更有“大彻大悟”者言:男人不可靠,男人的父母更不要指望,女人婚前自己买套房子才是最保险的!
在这一场基于新婚姻法解释出台的大讨论中,满目皆是房子,以及围绕房子的问题怎样趋利避害。住房的沉重话题,确实让社会的神经越来越脆弱。不过,如果放在新婚姻法解释出台的背景下,关照房产问题的暴热,就不能简单归因于“一套房子引发的风波”。“只见房子,不见婚姻”式的社会大讨论,更可以看作是“算计的婚姻”藉此进一步发酵和放逐。
正如有网友说的:爱情是有保鲜期的,婚姻是有保质期的。保质婚姻的两味“防腐剂”,一是感情,二是财产。甚至于向上追溯一二十年,纯真而执拗的爱情是最重要的“防腐剂”,以今日的视角看,或可以说同甘共苦的患难夫妻有些“迂腐”,却不能不为那份纯真的爱情感到神圣。但是,经过市场经济的急剧解构,婚姻中的财产公证、约定、协议、证明,成了最富市场经济色彩的契约领域。
感情可以海誓山盟,却基本很难真正承受海枯石烂的考验。财产取而代之成了保质婚姻的最重要的“防腐剂”,但是,财产却又是最不稳定的婚姻链接。于是,“算计的婚姻”越来越多:婚前的算计,婚后的算计,离婚的算计。经济学常识普及的结果,是让利益最大化概念充斥了被称为“最小的合伙制股份公司”的婚姻家庭。芝麻点的事,就会拿“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来造句。
婚姻不可能像言情剧中不食人间烟火,有一点现实与功利不是“庸常的恶”。但是,当现实与功利骤然间成了婚姻的主题,以至需要以司法解释来规制无数的婚姻财产纠纷,实在是一种社会悲哀。毋庸讳言,离婚人数以年均7%的速度逐年上升,其背后是社会文化的深重断裂。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已然是古老如七夕的传说。利益取舍与文化溃散铺陈了社会层面,直至深深钻进了婚姻这一最后的城堡。
这种背景下,法律规制未必能够调整一切,相反却容易再次遭遇趋利避害的解构。即如现在,就有不把房子过户到女性名下,女性就不结婚,从而男性要为结婚付出更高代价;这为男人出轨扫清了最后障碍,或将导致离婚率上升等等之说。婚姻不可能完全交付给法律来规制,还需要向社会文化修补来求诉。“只见房子,不见婚姻”不是一场法制讨论,而是“算计的婚姻”越陷越深。
- 2011-08-15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真的偏向男性吗
- 2011-08-15新司法解释并未逾越《婚姻法》
- 2010-11-30婚姻法 第三者
- 2009-03-30毕福剑连《婚姻法》都不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