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卖萝卜注定“始于争议终于黯然”
www.fjnet.cn?2011-11-22 08:41? 王 聃?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11月20日,安徽省合肥市,“尝尝啦,界首状元萝卜,免费品尝啦!”一个操着阜阳口音的中年男子,在合肥步行街卖力地吆喝着,他的真实身份是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新兴。界首今年萝卜大丰收,因担心滞销,分管副市长刘新兴亲自上阵,带着十几箱萝卜来合肥“吆喝探路”。(11月21日《安徽商报》) 一遇产品滞销,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政府推销”与“领导推销”,这已成近年来许多地方的一个习惯性做法。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条本来很普通的新闻,却引发热议连连,这显然是因为“副市长卖萝卜”本身就充满冲突与争议意味:在现代行政框架内,市长本应该只是“好的决策者”,一旦陷入“亲自推销萝卜”的琐碎举动,势必疲于奔命。 事实上,我倒不觉得此举有什么不妥之处。很简单的推理是,若分管副市长不去亲自推销,任萝卜烂在地里,就证明他是一个合格官员吗?显然不是这样的。我真正忧心之处在于,即便刘副市长如此热情地推销,收获的也很可能是一个黯然结局。因为从刘副市长在步行街头吆喝卖萝卜的那一刻起,他就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信任的社会”中,这也注定了卖萝卜只能“始于争议终于黯然”。 “不信任社会”的突出表征之一,就是对一切事物都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具体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公众早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所谓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天然作物”早在现实面前一次次被证伪。任凭刘副市长如何宣传界首的萝卜“美味可口”,合肥居民也可能无法从心理上接受它,食品“劣币驱逐良币”的命运几乎不可避免。 在推销萝卜的过程中,刘新兴以“副市长”的身份为卖点,这样的策略当然不错。可这也必然让他遭遇到第二个信任的风险点——身份信任。不必否定,官员的公众形象在一些极端事件中,越来越不具有“可信任度”。整体性的形象如此,怎奢望公众轻易地信任一位官员的叫卖。 在意识到“推销萝卜”的局限性之外,我希望更多官员能走出身份主义的迷思。毕竟,在一个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只有真正的好产品和务实的销售路径,才能大卖特卖。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9]小悦悦的事,惊动不了佛山市长?
- [ 09-29]市长的道歉顺序令人费解
- [ 09-29]市长三次道歉,公众为何“听不见”
- [ 09-28]强拆活埋责令市长道歉别是个问责恶例
- [ 09-27]市长向市民道个歉也要中央责令?
- [ 09-19]请“三玩市长”背后的“伯乐”现身
- [ 09-15]“短命市长”与用人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