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若院士实至名归,公众应猜得到名单

www.fjnet.cn?2011-12-09 08:39? 普  嘉?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出炉”,54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然而,在一个月前,已有网友公布33位新院士的名单,其中32位“命中”,因此工程院新院士名单可能提前泄密。(12月9日《华西都市报》)

一个月前,网友公布33位新院士的名单,只有一人有出入,其准确率达97%。如此精准的名单,引发了新院士名单可能提前泄露的质疑。我倒觉得,如果院士遴选过程公正透明,没有暗箱操作,没有行政因素干预,公众早早猜到谁当选院士,并非难事。

所谓“泄密”说,意味着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过程是绝密的,当事人也无法预料自己最终能否当选。然而,学术界毕竟不是官场,不应该有如此讳莫如深的院士评选秘密。院士是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如果评选能

抛开一切与学术无关的因素——谁对科技进步贡献较大,谁的研究成果最能造福,谁就能当选的话,那么院士最终名单就应符合公众的心理预期。

院士名单若能符合公众预期,那么泄密也就无从谈起了。真金不怕火炼,公认的那些最牛的科学家,无论经过几轮严格遴选也不会淘汰。科学家所取得学术成果是看得到的,如其发明创造了影响力,又如在什么级别的期刊发表了多少重量级论文。科学家的成就就算不被广为传颂,在学术圈子里也应有口皆碑。不说不大关心科技的人能够预测名单,至少熟悉候选人情况的业内人士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才合理。假如最终名单和大家心里的那杆秤出入太大,那才是反常的。

谁能当选,谁又被淘汰,也许科学家们早已淡定自若,见怪不怪了。今年8月17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

布,145人的名单上没有出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名字。随后,饶毅在其博客上发出一篇题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声明,称“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饶毅说自己早就预计到会落选,于是早在3月5日就写好了这份声明。而饶毅也以大胆敢言而著称,回国前就曾对中国教育科研领域存在的弊病直言不讳,回国后,更多次在媒体发表文章痛陈此中沉疴。

饶毅落选院士在意料之中,却在情理之外。院士称号是对一些科学工作者的肯定,确立学术权威对行政权力来说也是一种平衡。事后回望,曾在候选阶段为公众所关注的多名“高官”、“高管”,除中石油原副总胡文瑞当选外,其他全部落选。另一方面,大部分当选者被公众早早猜到,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吗?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