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历史建筑也是城市的文脉

www.fjnet.cn?2012-03-30 08:27? 潮 白?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

广州市将开展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历史建筑“家底”普查,并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此外,为了将名录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时纳入保护,广州还将建立定期常规性保护名录增补机制。这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举措,折射出广州对自身那块“历史文化名城”招牌的爱惜,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由这次历史建筑“家底”普查,想到广州市前几年的文物“家底”普查,那一次的直接成果,是出版了皇皇14卷的《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所辖十区两市各一卷,加上总卷和专门辟出的“白云山卷”,蔚为大观。谁要是想了解广州市究竟有哪些文物,到这部“大而全”的文物志上检索即可。这部《汇编》也在客观上纠正了人们对文物的认识,许多人或许认为,只有“值钱的”,或者挂了“文物保护单位”牌牌的,才是文物。显而易见,这部《汇编》也是广州城建规划各部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读本,在新的城市规划中,不仅不能“破坏”,还要懂得“保护”,懂得“避让”,懂得新旧之间的“协调”。这次历史建筑普查,可以成为上次文物普查的姊妹篇,虽然二者不可避免地存在交叉,历史建筑本身正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历史建筑普查可以做得更细、更深入。

这些普查出来的“家底”,实际上就是广州的文脉,亦即广州城市文明的发展脉络。众所周知,广州建城的历史上溯秦代,迄今已有2200多年,“秦汉四宝”的问世,无疑是其文脉的发端。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堪称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军”者,然而文脉的内涵,更多地还要依赖看似“寻常”但历经了各个历史时期、饱受沧桑的其他要素,比如建筑。可惜的是,这一点似乎并未引起重视,因为即便是这两年,我们也不断看到它们惨遭厄运的事实。新河浦地区的那9栋民国时期的小洋楼,在开发商的大锤之下顷刻间死于非命;拥有70多年历史的金声电影院,给拆成了“广州大三巴”;恩宁路吉祥坊成片的西关大屋和洋楼别墅,在一片保护声中还是有不少沦为了废砖败瓦……广州要保证自己的文脉不因蚕食而逐渐丧失至有“殆尽”之虞,必须拿出新的保护力度。报道说,自1999年施行至今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是广州目前唯一的名城保护法规,该条例的修订已经列入广州市2012年度地方性法规制订计划的预备项目。与此同时,目前广州全市有1000多宗已批未建,但与名城保护规划有冲突的项目,市规划局将对这些项目逐一重新评估,有的将不能再建、有的则会减少建设量。无论承诺做什么,关键还是在落实吧。

城市的文脉总是在“新”与“旧”的张力中生存发展的。没有“旧”的,文脉无从谈起;缺乏“新”的,文脉则不能延续。古往今来,世界级的名城无不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通过世代传承,在见证城市历史的同时,产生了世界性的审美价值。这就像人有遗传基因一样,城市的遗传基因就是自己的文化脉络,名城更加显著。在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呈现“千城一面”的前提下,历史和文化遗产正是标志或区别“彼此”的重要符号。改革开放后,我们那么多各级决策人物出国开过眼界,他们应该知道城市的发展与文物保护并不矛盾,罗马遍地“废墟”,何曾妨碍其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广州倘若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它的文化底蕴就无须自家突出什么、强调什么,城市形象也会更加鲜明。对广州之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亦然。

  • 责任编辑: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