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本”为什么总是由百姓承担
www.fjnet.cn?2012-07-09 17:10? 柏文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严重超编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日前实地调查发现,该局核定编制54人,实际在岗75人,还有40人“退二线”,基本不用上班,超编一倍左右。武穴市教育局局长王卫平说:50岁的人退二线,的确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当时就认为这也是改革的成本”。(7月9日京华时报) 为了干部队伍年轻化,为了新老交替后继有人,为了社会事业兴旺昌盛,“50岁的人退二线”并没有问题。问题是“退二线”的人“基本不用上班”、“或赋闲在家”、“或外出打工”,问题是为什么要让原来的精英,立马成为闲人、“废”人、无所事事的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发挥余热,继续为教育事业做一份贡献?或者走上课堂,或作课外辅导员,或作图书管理员,校园里总有一款工作,是其力所能及的吧。 这些“退二线”的人,本来都是领导,都是管理别人的人。工作能力、办事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政策水平,都是蛮高的,余热是很高的。放到适当位置,定能做很多事情。从50岁到60岁,还有10年之久,在人社部推动延迟退休的形势下,可能还有超过10年的时间。这段宝贵光阴是不该白白浪费的。“退二线”的本义,应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做“被领导”的工作。领导者成为被领导者,只是分工变动,角色变动,“工作着”没有变动,也不应该变动。 把“退二线”等同于“不工作”,实在是一种误解。把“退二线”等同于“待遇不变,无所事事”,实在是一种特权。改革过程,应当是改掉这类特权的过程,而不是维护这种特权的过程。“能上能下”,“取消干部终身制”,就是长期以来的改革诉求。把这严重浪费推说是“改革成本”,会给人一个错觉,似乎这浪费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当的。其实这种浪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是应当避免的,所以是不正当的。 再说,“改革成本”为什么总是由老百姓来承担?回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等,每一项改革,都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现在公车改革,大大提高公车补贴,干部制度改革,大大增加赋闲编制,无疑又是要让老百姓来承担“改革成本”。老百姓的负担已经严重不堪,如此下去,会把改革引向死胡同。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9]异地高考改革,还有几个问号
- [ 07-06]央行降息释放改革破冰信息
- [ 07-05]天下没有无“阵痛”的改革
- [ 07-04]IPO改革不能总为融资服务
- [ 07-04]补贴标准决定公车改革成败
- [ 07-02]多元化与区域合作并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 [ 06-27]釜底抽薪应成公车改革之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