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场夜雨,今晨道路潮湿、落叶满地。比阴沉天气更压抑的是乘公交上班的心情:寒风中苦等半小时,上车后人挤人完全动弹不得,车厢里叹息与埋怨声此起彼伏。有两个老人上下车时互相挤到而破口大骂,一位带着老伴,另一位还牵着小孩子的手。 在早高峰时间,这样的情景在其他城市应该也会出现。与大气污染一样,交通拥堵这个“大城市病”与我们如影随形。有统计显示,未来十年还将有逾亿人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拥堵很可能与人口一起膨胀。 大城市并非有错,问题在于“大而不当”。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已经想方设法缓解拥堵,比如鼓励居民出行从私家车转向公共交通,包括车辆限购、限行,错时上下班,减少路面停车位等。而对于管理者本身而言,最应该做的是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让规划的“保质期”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为标准,而不是随着领导任期更迭而改变。 无论哪一个城市,规划都要保持稳定,如果确需更改规划,必须走听证、更改等合法程序,获得规划部门和相关方的认可。尤其是市政建设,特别是水路、电路、燃气等施工,不能陷入“各自为战”的误区。 车多、人多,这是生活在大城市必须面对的环境,但如果能有更好的规划,大多数道路能正常通行,至少可以缓解一些拥堵。我们相信,很多施工与改造都是为了让城市更好,但很多事实证明,有一些规划背后是政绩需要,甚至有官商利益输送。 和治理雾霾一样,对待规划乱象也要建立追责制度。一旦规划出了问题,规划的编制、审批、拍板者都要负责,由此降低地方官员随意规划的可能性。值得欣慰的是,最近“新政绩观”的推进力度很大,尤其是“离任也追责”的规定,给“政绩工程”下了停工令。 |
相关阅读:
- [ 12-17]地方发展不能唯长官意志
- [ 12-16]“规划抵不过领导一句话”应尽早走入制度笼子
- [ 12-15]聚焦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规划不“换届”
- [ 11-17]中国规划师聚集青岛 探中国改革城镇发展规划案
- [ 10-23]浙江瑞安一“空中花园”存20年 市民拿其当地标
- [ 10-11]“短命建筑”浪费严重 专家建言提高城市规划品质
- [ 09-26]国务院新批准两城市总体规划 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 [ 09-13]“市民说”就是城市规划“指南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