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大诗人海涅曾说,法国与俄国拥有大陆,英国拥有海洋,而德国则拥有思维的空间。 虽然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这最后半句一点不过时。长期以来,这“思维的空间”在德国一直拥有现实的安身之所,那就是研究与行政相分离、以“学术自由”为立身之本的大学。 1810年,普鲁士教育家威廉·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教授学者应远离社会实际政治与经济利益,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成为与一般有产者分离的独立的职业化力量。柏林由此迅速成为学术中心,德国其他30多个邦国纷纷效仿,最终形成延续至今的德国高等教育体系。 正是靠这一体系滋养“思维的空间”,德国学术与科研蒸蒸向上。二战前,全世界4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10位是德国人;40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16位是德国人。在现今德国联邦宪法第五章中,也明确写明“研究与教学享有自由”。 不仅如此,德国还形成一套严密的运作机制来保障高校的科研独立。迄今为止,德国大部分大学为公立机构,由国家拨款以保障运营,但国家无权干涉大学的管理。 而在大学内部,科研与行政的分离也保障了科研的独立性。德国大学运营一般分为基层、中层、校级三个层面,行政和学术两大系统贯穿其中。包括校领导在内的行政系统只负责事务性工作,即为科研和教学创造必要且合适的条件。至于招聘考核教授、课程内容设置乃至科研项目申请,概由教授学者协商或独立决定。 在德国高校,权力最大的不是校方,而是在基层各教研室或研究所中拥有正式教席的教授们。一般来说,一名教席教授至少拥有行政秘书、学术助理和小型专业图书馆三大资源。另外,教授们对科研项目资金享有独立支配权,可自行决定项目的人员招聘、仪器采买等。当然,科研项目的资金安排要接受出资方的严格审核与监察,但不会受到学校行政方的干涉。 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国传统的高校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由于高校与教授都非常独立,各大学综合实力较均衡,彼此竞争欠激烈,科研优势不易突出。为此,德国2005年发起德国大学卓越计划。根据该计划,德国每隔五年评选一批精英大学,并为精英大学提供丰厚的科研资金支持。要当选精英大学,高校必须提交“未来计划”说明其未来学术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可行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高校将干预教授们的研究方向或实践,相反,这份“未来计划”由教授们提供方案,由学校行政方负责满足实现方案所需要的条件。例如,连续两届成为精英大学的慕尼黑工大,近年来就为实现其“未来计划”新创办了多个跨学科研究中心,以吸引德国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人员。 |
相关阅读:
- [ 12-03]做科研硕果连连 女博士活跃在科技前沿
- [ 11-29]残疾博士何必吊在科研这棵“歪脖树”上?
- [ 11-27]4舰伴辽宁舰赴南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图
- [ 11-27]博士有残疾 科研更畸形
- [ 11-23]中国将在南极新建两座科考站 增强极地科研影响力
- [ 11-17]院士:年老院士不在科研一线实行退休制合情合理
- [ 11-01]赵乐际: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科研放心创业
- [ 11-01]别让“冲击诺奖”变成科研包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