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凌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家中安详逝世,享年107岁。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领域有极高的地位。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慈善家,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 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曾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和邵逸夫曾说的“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如出一辙。邵逸夫逝世之后,各地网友纷纷“晒”出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用以纪念他。很显然,和邵逸夫缔造的其他传奇相比,慈善“财富”更散发出永恒的迷人光芒。 企业家致力于做慈善家,邵逸夫并不孤独。比如,股神沃伦·巴菲特曾承诺捐出99%的财产;早在1997年,比尔·盖茨与妻子便共同设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中国内地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邵逸夫发起的慈善项目。比如,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就捐资创立了“邵逸夫奖”,用以表彰在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企业家做慈善,不是“良心漂白”,更不是为“睡得安稳”,而是一种精神坚守,一种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小而言之,正如邵逸夫所说,“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大而言之,也正如邵逸夫所说,“我相信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研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邵逸夫的所作所为表明:只要企业家愿意做慈善家、致力于做慈善家,在慈善环境和慈善制度难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仍能大有作为。 而反观国内,一些企业家宁愿顶着“为富不仁”的帽子,也不愿在做慈善的道路上有所作为。慈善诚然不是棒喝的“逼捐”,企业家的仁善程度,与慈善环境和慈善制度有不可割裂的关系。但站在慈善伦理、仁善正义的角度看,所有人包括企业家的慈善,应该是不计回报、不问环境的给予和付出。 当然,在目前中国慈善公益事业陷入“泥沼”的情况下,一方面,应该呼唤更多的民众,尤其是掌握巨额财富的企业家,都能像邵逸夫一样,做能够让“财富”永恒、让善意恒久的慈善参与者。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无疑还是慈善环境的打造、慈善制度的完善,能够更多助力国内慈善事业走向良性循环。因为具体到当下,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民众不可能成立“邵逸夫基金”,去重复邵逸夫一样的慈善路径。而如何尽早摆脱“粗暴慈善”、捐钱给物的原始慈善,逐步走出一条成熟完善、人人能参与人人能受益的慈善“中国路径”,显然应该成为相关方面致力于思考并尽早解决的问题。 而诸如多做慈善可以免税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允许慈善基金会投资经营以“扩大”做慈善,“契合国情”让央企、国企透明做慈善给出表率——慈善环境的打造、慈善制度的完善,不妨从这些更易见成效的层面破题。总之,因循邵逸夫倾力做慈善、让“财富”永恒的仁善路径,制度与人心当有更多积极作为。 |
相关阅读:
- [ 01-08]影视大亨邵逸夫离世 追忆其不凡人生“五宗最”
- [ 01-08]邵逸夫的精神遗产不只是“兼济天下”
- [ 01-08]邵逸夫赴美购电影设备遇沉船 抱木板海上漂流
- [ 01-08]中国教育需要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
- [ 01-08]邵逸夫赴美购电影设备遇沉船 抱木板海上漂流
- [ 01-08]邵逸夫与内地情缘深 曾向汶川地震捐款1亿港元
- [ 01-08]邵逸夫被誉为"娱乐界教父" 因保守错失李小龙(图)
- [ 01-08]邵逸夫逝世不只是娱乐界大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