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医药费甚巨。40岁的张琳(化名)患有宫颈癌,2013年做过一次手术也曾多方求医,医治效果并不乐观。今年1月她入住医院。1月18日,慈善机构前来送上5000元捐款,她却淡然拒绝。“我的时日不会太久了,我不需要,这些钱还是留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病人吧,他们还有希望。”张琳说。 5000元的善款相助,对于张琳来说的确可称是雪中送炭。自患病到现在,家中并没多少积蓄的她,已花费了10余万元;虽然有医保,但也只能报销其中的一部分。而绝症之下,她选择了拒绝这份好意,则无疑令人心生敬意。从这件事,也再次触及了一个往往让许多人刻意回避的话题:“过度挽救”与“过度治疗”或仅一步之遥。 “我知道死亡有一万多道门,让人们各自退场离去。”说这句话的是一位留学归国的医学博士,而且也曾面对一个重大抉择:要不要给得了肿瘤晚期的慈父,通过传统的连续化疗等办法,以换取其生命的短暂延续?但最终,经与家人共同商量后,还是选择了不让父亲在走完人生旅程之际,再去承受太多且收效甚微的治疗苦痛。这位医生叫陈作兵,是浙医一院的毒理专家。两年前,《南方都市报》报道此事后,曾引起社会的很大反响。 有一个成语叫“绝处逢生”。求生,自然是人类的本能。然而,当绝症不幸降临时,靠着现有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对于生者,往往只能做些于事无补的徒劳延续,还得忍受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这种基本无效的生命质量,不仅是一种劳而无功的“过度挽救”,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剥夺了患者的“死亡尊严”。所以,医学博士送肿瘤晚期父亲回家,让其安享最后人生,以及今天河南张女士的拒绝慈善捐款,希望将其用在别的病人身上,都给我们在怎样合理对待绝症患者的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考。 “观念一变天地宽”,这话用在“过度挽救”方面同样合适。现实语境下,有许多绝症患者的家庭和家属,为何宁愿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不敢表露出一点点“绝处弃生”的人性化考虑?无非是担心这么一来,会招致“不孝”、“无情”的种种骂名。而有过留学经历的医学博士陈作兵,通过在英国留学时的真实感悟,则明白“人活的是质量,而不是几天行尸走肉的生命,死也是有尊严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为父亲所作决定的“样本价值”,在一般人那里就颇难借鉴。 不过,时移世易,相信现在已经有不少公众想到了一起,在有些情况下,还是应尊重患者为了有尊严地离去,而选择“绝处弃生”的意愿。这方面,河南王女士是一个例子;陈作兵也提到,在英国医院里的一些绝症病人,入院评估后,往往在病历上会有N C P R的标签。这意味着,这个病人在危险时候,不要任何抢救措施——也就是说,他们希望人生在终结时,拒绝延长生存几小时或者几天的希望,同时也拒绝了接受伴随着心肺复苏术(C P R )和随之而来的肋骨断裂的结果。 “过度挽救”或是一种温情化的“过度治疗”。关于患者的“死亡尊严”,虽然不太容易说出口,更难高调做起来,但至少,不能再视若无睹、置之不提了。 |
相关阅读:
- [ 12-21]女子患绝症渴望生儿育女 好友相助为其代孕(图)
- [ 12-05]夫妻因琐事想到离婚 丈夫患绝症妻子放弃离婚
- [ 11-27]美国一同性恋患绝症望死前与伴侣结婚 法院批准
- [ 11-26]女子患绝症或将离世 男友为其举办感人婚礼(图)
- [ 10-22]女记者患绝症笑对人生 列遗愿清单享最后欢乐
- [ 09-17]儿子患绝症无法呼吸 父母轮流按压胸口3年保命(图)
- [ 09-06]患绝症捐器官 41岁乡村教师成永春遗体捐献首人
- [ 08-12]老汉助绝症妻子自杀 被判故意杀人获刑4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