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365体育手机版:|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旧年俗 新生活

2014-01-30 08:35? 王睿等?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到农历岁末,中国人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要踏上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的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打年糕、守岁、拜年、放爆竹、吃年夜饭……春节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祝愿。随着农耕文化的远去,一些老年俗已经渐渐消逝,年味似乎是越来越淡了,看春晚、手机拜年、春节旅游、微信红包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成为春节的新年俗。传统习俗总是跟人们的生活相关,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年俗变了。但是,不管年俗如何变迁,浓浓的年味中流淌的亲情和友情,辉映的幸福和快乐是不变的。

本版特别推出这组“旧年俗新生活”,从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北方文化年俗的变化来看看近年来的生活变迁。 (谭敏)

广府

花街靓花“嘉年华”

卖好原创和想法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过年的盼望从未随年月的增长而减少(即便现在过年必须面对长辈们喋喋不休的催婚……)。

相信不少老广每逢大年廿八就直接进入“过年模式”,全家上上下下齐齐在家“洗邋遢”,除了是集中给家里的藏污纳垢来次彻底的大扫除以外,更重要的意义是要将一年的霉运通通“扫地出门”,寓意着辞旧迎新,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洗完邋遢,总得约上几个小伙伴逛逛花街。在广州,花街除了是一家人“行花街、买靓花”的好地方以外,也让不少花季少男少女初尝“商场”滋味。

对“摆花街”感兴趣的年轻人们早早投好心仪的档位,热门地段的花街档口,甚至要提前一晚通宵等派筹,各位小伙伴“担定凳仔”,谈天说地一晚上,就等明早发筹。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次经验:在花街开市前与同学仔一起到批发市场进货,搜罗当年最流行的贺年工艺品、定价、布置档口、还屁颠屁颠地制定排班表,不但要早到摆货,男孩子更要在档口通宵守货。虽说三天摆档不太可能实现赚个盘满钵满,但相信对很多广州的年轻人来说,摆花街不但是消遣、是活动,更是团队合作的课堂,也是初生牛犊学做生意的好机会。

今年开始,广州花市更实行起“嘉年华”模式,从年廿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就相当于给了年轻人更大的舞台,也给了年轻人新挑战,为了在大型的花市嘉年华突围而出,给予行花街的市民一种耳目一新的惊喜,不妨多点原创、多点心思,在做生意之外释放年轻人的活力,给“花街”这个广州传统过年必备节目一点新意。香港维园每年的年宵花市正是如此,卖工艺品的档口几乎九成是学生,而除了一些常规的年货以外,大部分都是“卖原创”、“卖想法”,光看各个摊位的名字就已经让人会心一笑:“喜马有您”、“马戏团”……

从2012年开始,广州就宣布要打造花市名片,花市更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这个广州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节庆也要推陈出新。今年是广州迎春花市嘉年华开始的第二年,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花街嘉年华的现场多了不少过往没有的东西:严格的垃圾分类、热心维持秩序的志愿者、便民的哺乳室……这些都是传统花街的新气象。而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年轻人们不妨趁着政府提供的这一个大舞台,锻炼自己、增加生活体验之余,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花市文化也来一次“辞旧迎新焕光彩”。(王睿)

客家

上红祭祖“转妹家”

习俗总归会变化

春节,客家人称“过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同为客家人,也因所居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过,基本客家年是从腊月廿五就开始。

腊月廿五,客家人称“入年界”,从这天起,一切与过年无关的活动都会暂停,一切“以过年为中心”。大扫除、杀猪、磨豆腐、踏粄……一样都不能少。客家人将年糕(客家人称:甜粄)等米制品称为“粄”。踏粄,就是用人工在石臼里打成米粉的过程。现在都用机器代劳,效率是提高了,但是那种准备年货的心情与感觉也就不同了。

年三十,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几样,“上红”、祭祖、吃团年饭、开门炮。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将门前打扫干净,贴上春联,挂上灯笼,一眼望去,红彤彤一片,视觉开始过年。祭祖在祠堂,祠堂一门所出者皆要回来祭拜,用鸡、鱼、猪肉拼成“三牲”,摆在祠堂里的八仙桌上,由村中长老请神,斟酒、烧香、放炮,做完这一套仪式之后才能回家洗澡穿新衣吃团年饭。由于富裕起来的村民们都进城了,一些人嫌来回折腾,干脆就在家里自己摆祭品祭祖,不懂请神那一套,就随便念念禀告一下,他们相信,心诚则灵,神通广大的先祖们长着顺风耳、千里眼。在客家人丰盛的过年食谱中,酿豆腐必不可少。据说,客家人来自中原地区,吃惯饺子,迁到南方之后不容易找到面粉,于是用豆腐代替饺皮,往里包进馅料代替饺子。如今菜色是越来越丰富,想吃啥都没问题,但豆腐是重要主角。

于年三十晚与年初一交汇之际放的鞭炮称为“开门炮”,时辰一到,打大开门,点燃鞭炮。过去,各家各户都以多放为荣,结果往往一整夜都在放,噪音污染不说,乌烟瘴气也让人受不了。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现在“开门炮”还是要放,不过数量就有所减少,集中在一两小时内放完。大年初一,大家都会起得很早,在天亮之前吃早餐,而且是新碗筷吃斋。客家话中,“斋”和“灾”谐音,据说这一天吃斋还能够把一整年的灾吃掉。传说只是传说,过年也吃点素食,恐怕也符合养生科学吧。

年初二,主要活动是“转妹家”,就是回娘家。这一天出门拜年,多半是回娘家的。特别是新婚女婿(旧时,岳家会用书帖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叫“做生客”。当然,随着沟通、交通越来越方便,拥有小车的人越来越多,回娘家也不再像过去一样,要挑专门的日子,年初二回娘家的传统也逐渐淡化。时光流逝,世界在变,流俗也不例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俗,不必惋叹,何况是越变越好。(练洪洋)

潮汕

迎神祈福吃火锅

潮剧式微谁之过

潮汕地区是广东民俗文化保留较多的地区。而潮汕人民生活中民俗大爆发的时期就是春节。送神迎神、追思祭祖、莺歌燕舞……几乎天天有精彩,处处有喜庆。

旧民俗进入新生活,也开始了一些新转变:年前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为“拜老爷”(祭神),忙着杀鹅、做粿。潮汕的“粿”——和面做皮,肉菜做馅,相比于北方包子,也是送礼佳品,一个普通潮汕家庭年底大概要做几百个粿,迎来送往。潮汕女生的贤惠也往往体现在这些小吃制作上。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大家都变懒惰了,不少家庭直接上市场买粿或者用面包代替,擅长包粿的妇女越来越少,贤惠的潮汕女人莫非要泯然众人?

除夕夜,大部分潮汕家庭以火锅来做年夜饭。火锅器具不断更新换代:从一开始的炭炉,中央竖起小烟囱,到后来的小煤气炉,带着个迷你煤气瓶,到现在的电磁炉,方便快捷。

变的不止是工具,记得以前吃火锅以肉为主,老爸除夕下午便去市场“扫货”:山鸡肉、野猪肉、黄牛肉……晚餐满眼红肉,现在想来蛮恐怖的。接着火锅开始“去肉时代”。各种常见不常见的海鲜渐成主角。吃完火锅,就是打电话跟长辈一一拜年,然后就是看春晚。也有不少潮汕家庭吃完饭就三三两两打牌打麻将,一年到头赌一把,是赢是输都一笑置之。

春节期间,亲戚朋友的相互道贺是惯常剧目。过去去人家家里拜年要带手信,捎两个橘子最为常见,意为大吉大利;一袋糖果,意为甜甜蜜蜜,其他就丰俭由人。另外还要给别人家里小孩派利市。记得爸妈春节出街都要揣上好多小红包,遇到熟人小孩就自动给利市。现在由于网络发达,年轻一辈往往发个微信、发封邮件就了事,老一辈也发发短信,除非至交或至亲,否则很少亲自上门。

潮汕是个宗族意识很浓的地区,迎神祭祖是春节重头戏。在除夕那天下午要拜祖先。全家人要穿上过年新衣答谢祖先并祈求来年平安。我父母虽在汕头发展,每年正月初七却要风雨无阻地回老家揭阳祭祖。这种整条村的祭祖活动十分盛大。大伙一大早便抢桌子摆祭品,祭品从当初简单的糖果家禽水果到现在各式各样的糖塔、进口水果、大鱼大肉……品种丰富分量惊人。祭祖时还会集中放鞭炮、请省里知名潮剧团现场演出。鞭炮在风景宜人的潮汕地区没有消失,至今依然。而潮剧式微,除了长了年龄的老人,与爱凑热闹的小孩,几乎没有其他人能等到一出剧落幕。

另外说说迎神,迎神活动主要是巡游。从庙里请出神明,加上仪仗队,加上村里青壮年挑着祭品,浩浩荡荡的队伍绕村巡游。大点的村腰走上两天。迎神是最盛大的祈福活动。不少在外经商的人除夕可以不回来,迎神必须到场。以祈求一年好运气。潮汕商人的这种信仰给他们的商业打上强心针。(陈小雁)

北方

春晚饺子不能少

电子鞭炮也很好

在山东农村老家时,俺们过年最忙的主要是年三十和年初一。年三十这天,一早起来就要跟家里人去赶“年集”。来广州发现,赶年集跟逛花市差不多。年集散了,就要赶回去贴春联。当天,在老家比较隆重的就是集体上坟拜祖,由辈分较大的男丁牵头,各家备足祭品。说到这祭祖,我们那里还是有些“封建”,不让女性参加,因为担心会让祖先觉得家里人丁不旺。向祖先“汇报工作”祈求保佑之后,回到家就准备年夜饭。

老家年夜饭其实很简单,饺子为主,菜品很少。虽然北方各地都吃饺子,但是区别还是有的,例如俺老家年夜饭只能吃豆腐馅儿的饺子,取其“多福”之意。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在人多兴旺。再就是看春晚,直到现在,老家的乡亲们还是这个习惯,春晚是少不了的“年夜饭”。临近零点,周围的鞭炮声便四起了。

年初一早上约六点钟,各家就要准备组团拜年了。老家春节串门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而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小时候拜年要叩头,那可是真磕啊,进门之后长辈都准备好了垫子,谁磕头磕得响谁拿的“压岁钱”就多。如今孩子都金贵了,风俗逐渐淡化。

从年初二开始走亲戚。这个也很有讲究,例如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岳父母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招待,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很多姑爷都被“喝趴了”。现在,七大姑八大姨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串亲戚也不再那么多讲究,先去谁家后去谁家也不再计较。

老家的年俗,印象较深的还有春节要讲吉利话。每到年前,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子女,说话千万不要“走火”,我属于“屡教不改型”,没少挨训。例如年初一早晨煮饺子,要故意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了,也不能说“堆锅里了”,而要说“挣了”。意在挣钱发财。

北方年俗变迁,感觉最明显的是关于鞭炮的取舍,因为这几年北方的雾霾比较严重,这的确需要换一下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以前,“爆竹声声辞旧岁”,我现在就经常回忆小时候跟父亲买鞭炮、放鞭炮的情境。小伙伴们聚在一起,都比谁的鞭炮多、威力大,我那时还摆过一次乌龙,燃香不小心折断,掉进衣服口袋,口袋里的鞭炮炸开了锅,衣服烧了几个窟窿,有惊无险。

现在考虑到保护环境,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禁燃鞭炮,体现的是公共思维。从个体而言,需要舍弃私人喜好,为呼吸新鲜空气尽一己之责。现在科技发达了,电子鞭炮、冷烟花同样能带来喜庆气氛,不妨一试。

(李光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