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引导中西部地区农民就近实现城镇化是一个重要内容。从整体布局来看,就近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方向之一。什么是就近城镇化?有什么特点?在发展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就近城镇化,是指“农民家门口的城镇化”,也可以说是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城镇化,但农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可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质的服务。 就近城镇化可以避免旧的城镇化带来的诸多问题: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过去30年我国的城镇化,一直是大规模农民向北上广等大都市迁移,导致这些城市扩展为巨型城市,污染严重、交通拥堵,早早患上城市病。大量的农民离开家乡,在农村地区也出现空心村。而就近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两种问题的产生, 解决很多现实大问题。就近城镇化可以说是社会代价最小、农民最幸福的一种城镇化形式。 就近城镇化这种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东部农村工业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很有生命力,不少工业发达的村庄建设成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公共品服务向中等城市看齐,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城镇生活质量,另外一方面这些小镇与农民原来的工作与生活地也很近。据调查,目前我国75%以上的农民并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因为农村户籍所附着的宅基地、承包地的含金量未来会越来越高。农民的心态也决定就近城镇化也是一条农民很认同的城镇化新模式。 就近城镇化发展一定要避免“人为造城”与“房地产化”。过去不少地方把城镇化理解为造城,通过拆迁、征地、卖地,去开马路、筑广场、建高楼。城镇化变成了房地产化,成为一场房地产商人的盛宴,各城市同构化严重。 就近城镇化一定要有产业支撑,不能人为造空城,这是城镇化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一个城镇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工作机会,大量的人集聚起来,问题会更大。长三角、珠三角的小城镇之所以繁荣起来,都是专业镇的发展所带动。目前我国“千镇一面”、“产业高度同构同质”是中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大问题,如何寻找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城镇化能否可持续的重要问题。 其实并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中国更需要许多富有特色的小城镇。这需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相关阅读:
- [ 03-18]新型城镇化须先说好成本分担
- [ 03-17]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抓牛鼻子
- [ 03-17]新型城镇化突破“钱从何来”瓶颈
- [ 03-17]新型城镇化突破“钱从何来”瓶颈
- [ 03-14]城镇化的诚意需要真金白银
- [ 02-19]城镇化要厘清城市发展边界
- [ 02-18]当心腐败村官吞噬城镇化红利
- [ 02-11]摊派卖房加剧“城镇化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