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与中央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改革坚定决心相比,不少地方在政务公开时喜欢遮遮掩掩。编制预算说明时,谈到资金结转、预算支出时,动辄在“亿元”后边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鱼目混珠”的情况比比皆是。 “等等现象”不正常。很多时候,频繁使用的“等”不再是文字表达的需要,而是遮掩事实的“包装”。有的事件与真相一“等”了之,尤其是涉及敏感信息、关键数据,还有就是那些见不得阳光的东西,皆可以躲在“等”字下面乘凉。这里的“等”字充当马赛克,起着屏蔽功能,行使“保护”职能。 其实,“等”是只替罪羊,是相关信息、数据未公开的“临时工”。“等”字沦为一只筐,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表现形式,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的具体体现,是政府依法行政做得不够的字面表达。避重就轻、语焉不详、含糊其辞,甚至藏污纳垢……透过“等等现象”,让我们看到信息公开不足的本质,觉察到信息不公开潜伏的负能量。 破除“等等现象”,首先要消除等待思想。当然,信息公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但是,不能有等一等的观望思想,更不能有歇歇脚的自满情绪。从维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尊严,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从政府自身建设需要来讲,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确保公开信息详细都不能再等了。 破除“等等现象”,必须“马上行动”。正如有关人士所认为的,破除“等等现象”,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落实群众监督权,遏制腐败发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鉴于此,消除“等等现象”,等不得、不能等,贵在动真格、真动格。根本之策在于,加速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之旅;基本要求在于,具体、细致、真实、可信。 (原文刊于3月21日《湖北日报》,有删节。原题为《破除“等等现象”不能再等了》) |
相关阅读:
- [ 03-10]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要两条腿走路
- [ 01-24]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比亲民更重要
- [ 01-06]斯诺登背后的“信息公开”政治博弈
- [ 12-06]巨资修路 信息公开要充分
- [ 10-17]信息公开难于推进还需从案外求解
- [ 10-17]公民胜诉率低不利政府信息公开
- [ 10-17]信息公开升级才能追上群众期待
- [ 09-17]以信息公开化解公众“转基因焦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