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地方和部门,对于目前的信息公开现状缺乏清醒的认知,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刚性要求 刚刚发布的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披露,相当一部分的国务院部门和省区市“晒问题”笼统、概括。如烟草局写道,“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国家能源局,“我们将根据具体问题研究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完善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4月1日《新京报》)。 尽管晒出报告的49个国务院部门和29个省区市中,13个国务院部门、10个省区市列出的问题比较直观、详尽,但是,相当一部分地方和部门的“晒问题”让人遗憾。仅仅从媒体列举出来的这些问题看,公众不难嗅到一丝熟悉的八股气息,说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问题就是问题,大而化之的官样文章,不仅于事无补,也严重破坏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事实上,这也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6年来,难以切实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仍有相当多的地方和部门并没有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仍在纠缠于文字游戏,仍在计较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一点点的、次要的,甚至不以为然,无视条例的刚性约束。可以断言,若无真正的问题意识,难以有真正的信息公开。 那么真的问题在哪里?除了目前已经披露的发布不主动,更新不及时;公开渠道单一,流于形式;公开的不关注,关注的不公开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政府信息公开真正落实为政府的义务、民众的权利。 首先,一部分地方和部门,对于目前的信息公开现状缺乏清醒的认知,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刚性要求。 不必讳言,从法律的位阶上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以国务院令的方式发布实施的,并不属于人大通过的法律。但从实际情况看,民众的积极诉求、高度关注,乃至越来越强烈的公开意识,形成了某种强大的倒逼力量。如果有地方和部门继续无视这种民意诉求,甚至以保密、无义务公开等理由推三阻四,必然会引发更为强烈的质疑。 这种来自民众的质疑,一方面来自于条例的制订初衷,即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现代政治运行的基本原则,政府权力原本就应该公开运行,让民众知情,接受民众监督。近年来,中央政府屡屡提出约束权力,规范政府行为,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以说,条例规定的信息公开,就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其次,信息公开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公开发布,更不是政务网站上内容的填充、更新,而应该是政府在法律框架下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政务网站上为什么经常空空荡荡,某些政务网站甚至成为僵尸网站,长时间没有更新内容?很简单,一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样的公开也是一种行政方式,而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平台。 说到底,目前在政府信息公开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折射出某些地方和部门在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上的纠结。当此之时,应该以更大的勇气切实推进公开透明,不能出现任何犹豫和反复。一旦出现反弹、倒退,或连目前已经取得的进步也将丧失。 |
相关阅读:
- [ 04-02]信息公开,要主动更要真心
- [ 04-02]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问责要到位
- [ 03-28]信息公开“升格”才能与保密法“抗衡”
- [ 03-10]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要两条腿走路
- [ 01-24]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比亲民更重要
- [ 01-06]斯诺登背后的“信息公开”政治博弈
- [ 12-06]巨资修路 信息公开要充分
- [ 10-17]信息公开难于推进还需从案外求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