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内互称姓名或同志,不称呼职务;每年用天做志愿者;公务活动不吸烟、不备烟、不敬烟、不劝烟。团云南省委自今年年初出台规定严管团干部以来,取得良好效果。(5月12日《西安晚报》) 无可否认,规定“团内只称姓名或同志,而不称呼职务”,是在为目前虚旺的“官称文化”降火。一来,这样比较亲切;二来,体现出在同一个团内,为了同一份事业,超越官职大小的一种关系,是一种平等、民本思维的体现,值得肯定。云南团委推行这一规定短期内取得的一系列明显效果,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客观而言,不管是团内外,还是党内外,相互之间互称姓名和同志、不称呼职务的做法,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最开始是以“同志”相称,领导之间也有直呼其名的,官方正式文件和场合中也从未有过“官员”的称呼,更多是用“干部”和“同志”来称呼。 但不知从何时起,官员之间的称呼却似乎越来越“讲究”。目前,媒体调查显示,官称已经成为时下官场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些新晋官员和与官场打交道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艺”。云南团委明确发文推行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时下“官称文化”的虚旺。 现实中“官称文化”泛滥,一方面是一些党员、干部乐于、喜好别人称呼自己的官称,似乎这样更有优越感和满足感,以至于有些官员把不称呼自己官职、称呼不当或称呼错误的,轻则认为这是不懂礼貌,重则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重视、不尊重;另一方面,上有喜好下必焉之,有一些人不是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这种不正常的思维,及时指出错误,而是专门揣摩这些官员的心思,研究如何称呼这些领导的官称才能让领导高兴,并趁机捞取好处。 于是,一些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官称及官称禁忌便在我们的官场和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如张口必称“书记”、闭口要叫“长”的,甚至无法称呼时喊句“(姓、单位、级别)领导”,已是见惯不怪的平常事。 殊不知,在这一好一琢磨一称呼的官称文化蔓延和盛行下,不知不觉间,激起的是一些官员自觉不自觉的当官优越感,渐渐背离的是当官为民的初衷和根本目的,造成的直接严重后果则是与群众鱼水亲情的疏远感,以及与同志们一道为民服务的平等相处情感的缺失,损害的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无疑,这些行为和表现,严重背离了我党传统的群众路线作风和宗旨。也就是从本质上讲,讲究官称就是一种脱离群众路线的表现。说到底,这就是虚荣心在作怪,是官本位思想没解决好,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思维在作怪。 而就具体工作和实践来讲,对官称有多讲究,或者对官称讲究的多、对官员所好研究的多,则真正对群众服务的感情和精力,就要相应自然不自然地少一些。反过来讲,由于讲究官称,把更多精力投入了对自我当官的陶醉和对官员心思的琢磨,相应的对如何为民则就缺少和挤占了心思和兴趣。对官称有多讲究,对百姓就有多不讲究。 这样,云南团委此次的“团内互称姓名或同志,不称呼职务”的规定,无疑深度认清和号准了以往官称文化里面的“官僚主义成分”和危害,是我们目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的细化,和扎实改进“四风”具体又生动的表现,完全值得各级各地学习和借鉴推广。 |
相关阅读:
- [ 04-16]破除“数字”依赖症
- [ 04-04]先烈墓前,叩问信仰
- [ 03-20]严是公道,扬清风正气
- [ 03-05]协商是一种民主素养
- [ 02-11]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
- [ 01-21]行善之“恶”,是最大的功德
- [ 01-03]“把错误变成肥料”
- [ 12-27]今天我们怎样纪念毛泽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