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为“XX神器”的手机病毒肆意传播,多地警方都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提示,提醒手机用户切勿再点击下载此类软件。8月2日警方抓获制作传播该病毒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8月3日《北京青年报》) 花样繁多的手机病毒,何以一再肆虐?于此,当然可以有N种理解。比如说,基于“开放与分享”的网络生态,天然为病毒软件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再比如说,去中心化、反权威的互联网精神,也诱导着用户对“新事物”抱有热情和尝试欲;而就技术层面而言,资源共享平台近乎为零的门槛设限,以及病毒软件扩散传播的超低成本,又在客观上助推了病毒软件的屡禁不绝、横行不止。 现实是,某个病毒软件,只有产生了足够的受害群体,才会引发足够重视。但是,当伤害已经造成,才来进行技术拦截和专门清理,显然为时已晚……鉴于过往种种失败经验,对于“病毒软件”的前置过滤,理应提上日程。以这次病毒肆虐为例,该软件并无多少技术含量,且分享链接也疑点重重。倘若平台管理者或移动运营商,能就常见的可疑词汇设计“关键词筛选”环节,想必自一开始,就能有效阻击类似病毒。 针对病毒的,事前的技术过滤,并无太多操作难度。现在很多时候,运营商会就短信中的“可疑链接”,加上风险警示。此一做法,也许是为了规避责任,但确乎能帮助用户避免上当。事实上,回击手机病毒的肆虐蔓延,我们恰需要在此方面加大努力。更多动员专业力量主动作为,而非任由终端用户以身犯险,此一思路应是抑制病毒软件之祸的逻辑起点。 治理手机病毒,离不开更强力的行政介入。职能部门,既要强化“必要、有限和精细”的网络监管,亦要对于那些助恶的下载平台、运营商等严格追责。然而,更重要的改变,显然还在于调动市场之力。也即,通过合理的激励,引入、培植一批有实力的网络安全服务商,以及专门性的学术研究机构。毕竟,唯有专业企业的持续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社会对于手机病毒的预警精度和善后处置的效率。 □ 然玉(成都 媒体人) |
相关阅读:
- [ 07-31]埃博拉病毒离“文明世界”并不遥远
- [ 06-10]创新是时代的文明专辑
- [ 05-28]为何开个房刷个卡全世界都知道?
- [ 03-20]资源分配失衡是“药儿园”深层诱因
- [ 03-19]“药儿园”怪胎的深层病因是什么?
- [ 03-19]“涉药门”引出的忧虑与沉重
- [ 03-19]幼儿园用药要当“三鹿事件”对待
- [ 03-18]三问“幼儿园幼儿服药”事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