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籽水果或含避孕药”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对此,有专家辟谣称,之所以可以做到无籽,是因为在水果成长过程中,使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以抑制种子发育。而另一专家则解释,避孕药是人体性激素的类似物,只有在人体才能被识别,植物缺乏相应受体以及信号途径,完全无法发挥作用,避孕药催生无籽水果缺乏科学依据。 水果好吃,但果籽很讨厌,吃起来不痛快。而无籽的西瓜、葡萄、蜜柑橘等水果,之所以销路好,与它们吃起来方便不无关系。如今,一个“无籽水果或含避孕药”的帖子,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担心,怕一旦多吃了这东西,自己出现吃避孕药一样的副作用。 这样的担心的确属于杞人忧天,但也毋庸置疑,这个帖子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是水果、避孕药等都与民众接触紧密,容易引起民众的热议。另一方面,这个帖子暗含极具欺骗性的逻辑:避孕药可致人“无子”,水果无籽,水果可能使用了避孕药,其中,人和水果的概念被偷换。但老百姓只认一些简单的道理,不想去思考帖子的逻辑是否严谨。因此,这样的帖子反而很容易被热传。 与帖子逻辑上的谬误相比,专家的解释显然更加科学、严谨。但同时,原帖接地气和通俗易懂,却是专家的解释无法比拟的,专家的观点很难无障碍地直达民众心田,并最终说服他们。专业性知识不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说出来,民众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摸不着头脑,无法打消民众的顾虑,消费行为可能仍会受影响。 有意思的是,许多网上热帖的知识虽然错误,但网民似乎不怎么在意它的对错。而相对严谨的专家解读,虽然更可靠、更权威,但却不容易让民众接受。这是因为,网帖的发布者更了解民众,更愿意借用一些生活热点、用群众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而专家的语言以及思辨方式,与群众相隔遥远。专家的“权威性”解释虽有高度,但如果不接地气,民众就容易跟风传播那些离他们近的热帖,甚至只要感兴趣,就不愿意问是非。 可见,为无籽水果辟谣,光用科学知识不行,还得尊重群众习惯、使用群众语言。其他方面的辟谣也是如此,将群众语言和科学知识两者结合在一起,既保持理论高度又放低身段,如此才能让科学知识无障碍地走近民众。 罗志华(广西 医生) |
相关阅读:
- [ 06-05]用“一记耳光”辟谣“领导互殴”,愈增其丑
- [ 03-27]杭州限牌辟谣后何以成真
- [ 03-27]“先辟谣,后限牌”,公信何在
- [ 03-25]莫言辟谣了,但还欠民众一个道歉
- [ 03-21]“上午造谣,下午辟谣”误读媒体信息发布
- [ 11-20]辟谣并不能消除“鲜肺变黑肺”的担心
- [ 09-09]专家为地震辟谣是为百姓“壮胆”
- [ 08-22]汕头鳄鱼“越狱”地方“辟谣”须审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