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8月26日《新闻晨报》)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要进程,减负也是一直在提的教育问题。近年来,语文教材改革挥刀颇多,从删《鲁迅》、删《水浒》、删《背影》……每次的删减都引起了社会上的诸多争论。删应是有所节制,有所甄选的,此次将8首古诗全部“踢”出课本,让古诗被迫全面退出了语文教学市场,恐怕有失偏颇。 古诗词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精粹,抑扬顿挫,韵律优美,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汉语文化应用的典范,传承着中国民族文化和精神,古诗一刀切将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切断,去了精髓,实为可惜。 鲁迅、萧红、朱自清等名家,作品中常会引经据典。而现在虽然作家“云集”,仅网络写手的出版量都能轻易打败鲁迅当年,但是经得起推敲的能有几部?中华文明几千年,诗词创作不计其数,留下来的也都是些经得起锤炼推敲的经典。 萧红祖父在其四、五岁时就教小萧红读诗,萧红称“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有些诗或许儿童不知其意,却影响不了他们的韵律审美能力。况且,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七岁,很多浅显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处处闻啼鸟”已经能够理解应用。 近年来,“国学热”温度不减,这种文化自信的递增必然有国富民强等多重原因所致,但历经新文化运动、“五四”等运动,彻底抛弃传统文化所造成的断层已让中国语言文字变得干瘪、枯竭。古诗词并不等于封建糟粕,相反,它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在学好现代文化的同时,适度的学习自身文字中优良的内容,有何不妥? 语文课本的改动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它的改动应该是慎之又慎的。但是要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让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并重,也是需要留住经典的身影,让传统与现代实现完美对接。 |
相关阅读:
- [ 08-27]语文“瘦身”从古诗开始?
- [ 06-25]余秋雨大师与古诗版满分作文
- [ 06-02]胡锦涛引用古诗显示对两岸关系有信心
- [ 09-19]“古诗”课铃到底有多“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