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两则关于官员道德榜样的消息:一则是曾获“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的刘金国新任中纪委副书记,一则是上海一官员为官清廉过劳死。这两则消息一刊出迅即引起广泛关注。有人提出,“并非‘对钱没好感’才是合格的官员”,有人指出,“媒体宣扬领导要经得起推敲”,还有人表示,官员称“对钱没好感”,没法成为“贞节牌坊”与“功德碑”。联系当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复杂性,对这两则消息摆出一副“我不相信”的架势,显然不算一件奇怪的事。 笔者所知有限,对于官员提出的道德要求中,似乎并没有将对金钱的态度作为判断官员是否合格的标准,也不曾听说执政党考虑将这一条纳入官员考核的道德规范之中,因而所谓“清官”是价值绑架以及道德优势裹挟的担忧,未免显得有些许矫情。提出对刘金国爱人临时工的身份加以考证本无可厚非,但明眼人看得出来,为刘金国爱人请命是假,质疑刘金国的道德品质是真。不禁想问:既然推敲了刘金国爱人的临时工身份,何不进一步推敲媒体报道刘金国爱人临时工的身份究竟在暗讽谁呢? 其实,这些讨论只不过是道德评价泛化的又一例证。在道德裁判者那里,作出“领导清正廉洁,并不一定需要老婆窝囊着垫背”和“刘金国做事不地道,是踩着老婆在往上走”的分析,蕴涵一种更愿意看到不道德的社会心态。质疑的言论中还显露出道德相对主义的踪影,即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所有的价值是主观的,那么价值观就没有高下之分。显然,这种状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是当前复杂中国的有机组成和典型写照。 官员是人,当然食人间烟火。但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特别强调这个党不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对于党员干部的道德要求,当然也必须高于对普通群众的道德要求,尽管我们不无遗憾目睹了一些官员道德水平下滑的丑闻。 但是,这永远都不构成崇高道德遭受贬抑和揶揄的理由和借口。关于时代标杆的标准答案,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它都在那里,并不遥远。它就在写出《清贫》的方志敏的肩上,就在《北平无战事》崔中石的心中。如果还嫌遥远、还嫌崔叔是虚构的话,笔者就再告诉你身边的一例。我有一个同学,曾当宣州“知府”数年。他家中有一个罐子,里面存放着他妻子数年往返合肥和宣城之间的长途汽车票:他的妻子从未曾因私用过一次同学的工作用车。 这些“另类官员”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应当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刘金国当选中纪委副书记的消息,或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些质疑的言论既然能够清晰地明确社会生活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那么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高地,即使不能洒下热泪,见贤思齐,那至少应该持有一份起码的尊重!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