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先给“微信红包防翘课”点个赞
2015-10-26 15:08: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这个好潮很好玩的事情发生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发微信红包的老师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因为焦老师的“新招”,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10月26日《扬子晚报》) 乍一看“老师用微信红包防翘课”,就很容易让人产生种种联想:老师是不是在“收买”学生?这种做法“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太功利”?这种做法是否有悖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在种种质疑和猜测之下,笔者倒更倾向于给这种做法点赞。究其原因,这种做法不仅将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更为重要还在于它触碰了教育观念的传统“禁区”,将更多看似不登大雅、且涉及到“金钱”、“功利”等字眼的教育方式引入到教育领域,让当前教育改革有了更多的反思。 无须讳言,我们的教育领域还有很多的“忌讳”。在谈及教育问题时,不论是官方还是坊间,都习惯于墨守成规,维持正统。涉及“金钱”或者“功利”等关键字眼的教育方式,就很容易成为教育的“雷池”,自然也鲜有人敢跨越半步。即使偶有教育者不慎触及,也只能假借“理财实践”、“市场经验”等其他口径来自圆其说避嫌,以防被公众质疑或指责,甚至是被相关部门追究责任。 实际上,从教育取向与社会实际来看,我们并不能给“非功利”教育取向提供合理的解释。在社会实践层面,公众大都倾向于功利事务和价值取向,但在此背景下却要求我们的教育领域全面避讳甚至是极度否认功利取向,这种极大的反差和悖论,让我们的孩子和教育者一起,在现实与教育的差距中无所适从:功利取向有悖教育的正统思想,而去功利思想又很难令人信服,甚至连教育者自身都难以自圆其说,更不用说接受教育的孩子。由此造成的取向迷失甚至是价值混乱,我们责无旁贷,更不应当退避三舍、弃而不谈。 所以,不妨给“微信红包防翘课”点个赞。一则,与那些刷脸神器、微信签到等硬性规定要求学生上课相比,微信红包奖励更显得人性化和自由化,更符合教育的自由选择与积极教育的规律,容易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二则,“微信红包防翘课”为我们非功利教育取向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让社会对现有的教育有了更多的反思,而这点或许更为重要和关键。 |
相关阅读:
- [ 09-30]“红包乞丐”得不偿失
- [ 09-30]“红包乞丐”来袭谁认真谁LOW
- [ 09-29]看准节日讨红包,“红包乞丐”不怕“友尽”?
- [ 09-29]对红包“乞丐”现象还需理性看待
- [ 09-29]在节日“红包乞丐”泛滥中反思日常人际
- [ 09-29]“互联网+丐”是一种精神缺钙
- [ 09-25]物质化的人情陋习 会毁掉“礼仪”二字
- [ 09-25]“建议价”红包是对“礼仪”的一种强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