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临床数据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引发社会关注。4月10日,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司法解释,首次将临床数据造假骗取药品批文纳入刑事处罚,最高可判死刑。(4月12日《南方都市报》) 假如药物临床实验数据造假不纳入刑事处罚,就意味着对这类行为的处罚,只能通过罚款和行政管理等非刑事手段进行,当事企业和个人再怎么造假,只要不出现其他直接后果,就不会承担刑事责任。然而,通过数据造假骗取药品批文后,药企不仅免去了临床实验方面的投入,还节省了大量实验时间,也让不合格药品获得生产上市的机会,在投入最小化的前提下,不当利益却被最大化。 由此看来,过去对于药品临床数据造假的处罚存在罚责不对等现象,造假成本太低,药企就敢于冒险,他们节省了研发成本,反而对认真做实验的企业形成逆淘汰,数据造假就会越来越常见。2015年,食药总局要求药品申请人对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自查,一年后申请人主动撤回申请的数量占注册申请总数的83%,撤回原因包括不符合规范、数据不完整和故意造假,药品临床数据造假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从危害性来看,药品临床数据造假虽然不是直接生产和销售假药,但其申请的药品没有被证实达到技术要求,与假药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这类药品一经生产上市,民众的健康将受到类同于假药的危害。数据造假与不合格药品上市存在逻辑关系,将此行为按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不仅合理,也是对过去处罚过轻的纠偏。 药品临床实验关系到民众的健康甚至生命,这方面来不得半点马虎,对药品临床数据造假给予更严厉的处罚,既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又是对求真务实精神的提倡,有利于净化药品研发的学术环境。此外,我国药品注册申请审核人员有限,大量的注册申请被积压下来,而药品注册申请缓慢也导致药品上市数量不足和时间太久,不利于药品的创新研发,这个短板必须尽快补上。 审核人手不足再加上造假惩罚不具震慑力,假数据就会时常混迹于真实数据当中,更加延缓了新药上市的进度。因此,有必要通过入刑等更严厉的处罚,使投机取巧者不仅难以在市场上生存,而且有可能遭受牢狱之灾,让真正有实力、讲诚信的药企和他们的创新药脱颖而出,在药品研发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法律导向。 |
相关阅读:
- [ 04-13]临床数据造假入刑,为生命安全铸剑
- [ 10-24]换个视角看“8成新药临床数据涉假”
- [ 09-21]新药临床数据造假,根源在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