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多名乐视员工和前员工的建行信用卡额度被调至1元,用卡记录极其良好的乐视前员工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建行回应称,根据乐视公司出现的经营情况变化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对相关客户启动了资信甄别和临时的额度调控措施。精准核实确认客户资信情况需要一定时间。经核实资信良好的95%临时调控客户,已恢复授信额度。(7月26日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银行发信用卡是要注重风险的,一旦借出去的钱,有可能收不回来,无论之前怎样,都应适时作出变化。比如,乐视以前想从银行贷款应该不难,但现在肯定就不行了。但乐视和乐视员工毕竟不是一回事,乐视和乐视前员工更不是一回事。 乐视经营出了问题,办信用卡的前员工完全不受影响,哪怕还在乐视干呢,影响也无非是收入可能减少。但凡理性的人,也许会因此换工作,或者暂时减少消费,但不大可能因为收入少了,就去疯狂地刷信用卡。哪怕确有人这么干,银行到时候监测到了,再针对个案调整授信额度不迟。 只要是在乐视时办的信用卡,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先把授信额度降到1元再说,然后再根据客户资信情况,该恢复的恢复,不能恢复的不恢复——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业余。1元授信额度,是对客户明摆着的极度不信任;关键是,客户本人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仅因是或者曾经是乐视员工——这难道是个有罪的身份吗? 令人费解的是,信用卡评分模型里,是否所在单位占比极大,个人记录反而无关紧要?又或者,这些人离开乐视,再也还不起钱?人员流动很正常,离开了就不行的人当然有,但在市场化的企业里,比例肯定远低于那些需要靠关系靠门路才能进的单位。 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因为精准核实需要时间,先冻结再核实可以理解;但是,乐视员工信用卡,显然不属此列。银行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用卡记录,针对乐视员工信用卡启动资信甄别,这样既控制了风险,也不至于让客户反感,让舆论反感。 |
相关阅读:
- [ 07-26]以信用之网接通彼此的信任
- [ 07-21]让“信用”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 [ 07-14]评级机构为何下调融创的信用评级?
- [ 06-29]信用评级 能让“差”物管变好吗
- [ 06-22]不妨强化对信用的刑罚保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