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互动故事 > 正文
祝文善:潮声,久长澎湃在心海
www.fjsen.com?2009-08-21 20:47? ?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事情逐渐淡忘;但有些经历却越来越清晰,在心海里不时激荡起值得回味的浪花。

在福建日报迎来创刊60周年的日子里,上世纪70年代初进报社的我,回顾36年新闻生涯,在理论部、文艺处、港台信息报、总编室、新闻研究所等部门工作过,而最有意义的难忘岁月,要数在福建日报创办主编《潮声》版的日日夜夜,不仅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亲历见证者,还是新闻改革的直接参与者。

1987年1月开办的《潮声》版,作为福建日报新闻改革试验田,开张之后便在时任福建日报总编辑林振夏精心指导下,由当年文艺处分管的副处长黄种生倾心策划。黄种生任总编助理后,由文艺处处长黄敬林悉心审稿。《潮声》从内容到版式都注重突破旧观念,探索新模式,逐步得到新闻界的认可和读者的喜爱。其中,1987年4月4日《潮声》版,荣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当年,全国报纸只评出5个好版面,这无疑是对《潮声》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我与卢鸿谋、肖东作为福建日报在报上第一批公开署名的责任编辑和《潮声》版的第一任责任编辑,正赶上新闻改革大潮的好时代,心中真有荣幸之感。

以新闻改革的新思路、新形式,反映社会改革的新风采、新观念,是报社领导为《潮声》版定的位。这个定位,是我们办好专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写事件要突出写人,写人要突出写观念,成了我们组稿选稿的标尺。力求站在时代的潮头,及时反映时代发展趋向,敢于适度超前报道,使读者不仅感到题材新,而且领略到新观念,逐步形成《潮声》版的特色。在《潮声》版编辑发表张红的《考来的官》、卢义达的《阿庆嫂进京》、吴光辉的《铁匠律师》等人物特写,以观念新锐、文笔新颖,连连荣获福建好新闻奖,成为《潮声》版最具特色的代表作。

为了开拓报纸在双向沟通中,更好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开辟了“公仆的汇报”专栏,就中学生寄宿难等问题走访县长,开了利用报纸进行对话的先河。在新闻改革中,报纸如何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也成了《潮声》版探索实践的课题。现代家庭探讨征文:《夫妻能否不争吵?》一改党报长期比较严肃的面孔,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参与;“凡人新语”的征稿,引发出普通百姓的思想火花,是集思广益、自我教育的极好形式。

《潮声》突出把党报作为舆论监督主渠道,力图增强报纸的透明度,开辟《改革进行曲》专栏,探索进行式报道。在社会上引发反响强烈的问题报道,有肖东采写披露福州拖拉机厂《废品间里谁的150万?》、卢义达采写的连江平潭盲目买进旧渔轮《2500万损失谁之罪?》、张玉钟采写的《把丢在海里的1000万捡回来》。把改革如实地作为揭示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来看待,报纸敢于提出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以推动改革,这是《潮声》的一个重点尝试。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